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生物全息律与人体全息图

一、全息医学基本理论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一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更是令人注目。将全息论的诸多规律如宇宙全息律、生物全息律、时间全息律等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结合现代及传统医学理论和全息生物学理论,构成了全息医学的框架。(一)、生物全息律       生物全息学说是研究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全息对应性,揭示相关部位有序的全息分布形式,每个独立相关部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息胚胎,胚胎细胞处于低级并且功能相 更多

复制一个生物所有的粒子,复制品还是原来的生物吗?

Update:很多人提到了庞加莱回归,但我要着重指出:(模仿泠姐语气)当然不。因为题主的认识停留在经典力学。既然题主明确表明是“复制到另一个空间中”,那我们要隆重请出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此处应有掌声)note:事实上利用测不准原理来反驳是不准确的,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可以被绕过。但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宣称,你要复制量子态的话必然会使原有量子态发生不可逆(非厄密)改变。有人要问,生物过程是量子的吗?事实上量子力学会以如下例方式影响生物过程:对某个分子,其振-转叠加态的不确定会导致克隆后瞬间分子取向的不 更多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作为生态系统一环,人类的破坏力往往都比较大,我们更像是一个入侵物种,而不是原有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

另外,虽然我们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对河流的破坏可能比陆地更严重。

比如有些非法排放的有害物质会直接限制水里生物的生长;有些非法电鱼直接导致鱼失去繁殖能力。

不过即便如此,就算我们突然不参与到河流的生态系统中,也不会达到鱼满为患的地步。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事实上,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根本就没有泛滥成灾的说法。

因为限制河里生物种群数量的永远都不仅是人,还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和传输的情况,这个才是影响种群数量的本质。

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运行下去,取决于某些生物将无机化合物转化为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食物的能力。

在地球上主要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生态系统,一种是我们最常见的,基于阳光运行的复杂食物链。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众所周知,这种生态系统是一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细菌吸收太阳能后,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而糖作为能量传递的“货币”在食物链中流通,然后延伸出各种不同的物种。

另外一种是科学家比较晚才发现的,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些会生物会基于化学能构建相对简单的食物链。

这种基于化学能的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会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它们通过一种被称为化学合成的过程来进行初级生产。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化学合成是利用无机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来生产食物,但是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利用不同的化学反应来制造糖或者其它储能有机物。

化学合成的生态系统中最出名的是硫化作用,在海底阳光无法到达的热泉周围,就有一个个依靠热泉能量进行硫化作用,并以此为基础的生态系统,而科学家是在1977年才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除光合作用以外的不同生态系统。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能量的传递会递减

其实一条河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依靠太阳光来制造初级能量或者食物的生态系统,但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能吸收的阳光是非常有限。

主要有两个方面限制,一个是能够吸收阳光的生物有多少;另一个是这条河能够接收的阳光总量有多少,这与河的面积有关。

如果把人为破坏的因素去掉的话,其实最先受益的不是鱼,而是那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或者说最先恢复种群的应该是植被。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注意!这里只能用恢复种群来形容,而不是泛滥。

然后植被将自己获取的能量逐级分发下去,从食草的鱼类,到完全肉食的鱼类。

但是,问题来了。

这个能量传递是非常低效的,每一个营养级大约都只能从上一个营养级那里获取到10%-20%的能量。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比如,食草动物最多只能从植物那里获取到20%的能量,这意味着它们能养活自己的食物只有这么点点,再往下就越来越少,这就是限制种群数量的本质

你会发现,狮子和老虎的数量永远不可能像兔子那么多,究其原因就是这个,食物链越顶端的生物得到的太阳原始能量就越少,而它们的应对措施就是减少种群数量。

至于为什么能量传递的效率这么差,原因也非常简单,即便是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它也需要进行生命活动,或者说呼吸作用来消耗掉能量。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每一种生物都会有自己的生命活动,生态系统中最初获取的能量就是这样被生物自己消耗掉的。

很明显,河流中的鱼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它根本没法泛滥成灾。

最后:那些泛滥成灾的生物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一些强势的入侵物种很容易泛滥成灾,难道它们不受能量的限制吗?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入侵物种都能泛滥成灾,事实上入侵物种无处不在,能泛滥成灾的寥寥无几。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这些泛滥成灾的入侵物种都是因为它们能够压制原有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物种,比如更能吸收阳光,更能躲避捕食者等。

然后再配合它们强大的繁殖能力,就很容易造成破坏性的泛滥成灾。

其实,这些物种也遵循能量限制规律,只是它们把别的物种那部分能量归为己有了而已,所以种群数量增长了很多。

但是,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物种们的能量之争已经通过共同进化达到平衡,谁也不可能从另外物种那里占到便宜。

生物全息律与人体全息图

一、全息医学基本理论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一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更是令人注目。将全息论的诸多规律如宇宙全息律、生物全息律、时间全息律等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结合现代及传统医学理论和全息生物学理论,构成了全息医学的框架。(一)、生物全息律       生物全息学说是研究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全息对应性,揭示相关部位有序的全息分布形式,每个独立相关部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息胚胎,胚胎细胞处于低级并且功能相 更多

复制一个生物所有的粒子,复制品还是原来的生物吗?

Update:很多人提到了庞加莱回归,但我要着重指出:(模仿泠姐语气)当然不。因为题主的认识停留在经典力学。既然题主明确表明是“复制到另一个空间中”,那我们要隆重请出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此处应有掌声)note:事实上利用测不准原理来反驳是不准确的,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可以被绕过。但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宣称,你要复制量子态的话必然会使原有量子态发生不可逆(非厄密)改变。有人要问,生物过程是量子的吗?事实上量子力学会以如下例方式影响生物过程:对某个分子,其振-转叠加态的不确定会导致克隆后瞬间分子取向的不 更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五年没人去管河里的鱼,会不会鱼满为患?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