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入门教程 前言 我是一个年已花甲的退休教师,一不懂代码,二不会英语。前年,儿子给我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刚开始玩的时候,连“关机”也不会,看个电子书、玩个游戏,都十分困难。后来,又给我注册了360doc个人图书馆,更找不着“北”了。进入网络以后,页面中的内容五彩缤纷,这儿闪烁,那儿跳动,文字内容,五颜六色,真不知该点击什么地方了!然而,就是在这个图书馆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现在,我不但能够浏览别人的文章、收藏别人的文章,而且还学会了自己撰写文章,编辑图片,使用边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知道了那些五彩缤纷的美丽网页,都是用代码制作的。于是,我对代码产生了兴趣,开始学习代码、研究代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终于迈进了代码的门槛。我已经撰写了几十篇关于360doc图书馆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的文章,制作了几百个个人图书馆的顶图,还有一些底图、图书馆首页的模块等作品,初步地尝到了学习代码的甜头。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代码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天书,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山峰,不懂英语,没有学过系统的电脑知识,照样可以学会代码,用代码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种漂亮的网页。 在这里,我把自己学习代码的体会撰写成这些文章,编辑成小册子,陆续发表,提供给大家,用以帮助愿意学习代码而又不知从哪里入手的朋友们,希望我的这些文章能够对这些馆友们有所帮助,引导你们步入代码的门槛。 我的这些文章,语言不一定十分规范,概念不一定非常准确。我本着这样一条原则,力求通俗易懂,讲解具体,能够操作,使大家能够看明白,会操作,真正起到引导入门的作用。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文章中一定存在不少纰漏和错误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在此我预先向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2012年10月2日于北京 第一章 代码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认识撰写文章处的两种页面 学习代码,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离不开编辑器。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360doc个人图书馆中编辑器的页面,也就是撰写文章处的页面。 “撰写文章”处有两种页面,一种是“文字图片”编辑页面,另一种是“代码编辑”页面。 在你的图书馆首页点击“撰写”按钮,进入的页面是“文字图片”编辑页面(见图1);你再点击一下此页面下方的“代码编辑”,进入的是“代码”编辑页面(见图2) 图1:“文字图片”编辑页面 图2:“代码”编辑页面  “文字图片”编辑页面是用来撰写文章、编辑图片使用的页面;而“代码编辑”页面是用于编辑代码、粘贴代码使用的页面。 “撰写”文章页面下方的“代码编辑”按钮,就是专门用于切换这两种页面的按钮。在“文字图片”编辑页面点击一下“代码编辑”按钮,就可以切换到“代码编辑”页面;在“代码编辑”页面点击一下“代码编辑”按钮,就可以切换到“文字图片”编辑页面中。 在“代码编辑”页面,你可以使用代码制作网页,修改网页代码、粘贴网页代码。而这个“预览”按钮,就是让你观看网页制作的实际效果的按钮。你只要点击一下这个按钮,就可以看到实际效果了。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点击“预览按钮”以后看到的效果,与“发表”以后看到的效果有时是不一致的,不要过于依赖这个页面,点击“发表”按钮观看实际效果才是最可靠的方法。 我还要说明的一点是:你在“代码编辑”页面编辑了你要制作的网页代码以后,当你再一次点击“代码编辑”按钮或者点击“发表”按钮以后,你原来编写的代码,可能有部分地方已经有所改变。这是系统自动给你修改的。 要查看系统给你修改了哪些代码,可以这样查看: 将你点击“发表”按钮以后发表的文章,点击一下“修改”按钮,然后在进入的“文章修改页面”的下方,点击一下“代码编辑”按钮,就可看到系统为你修改以后的代码了。把这份代码和你原来的代码比较一下,就可以查出系统给你修改了哪些代码了。 作业: 1、认识一下“文字图片”编辑页面,试着撰写一段文章或者粘贴几个图片。 2、认识一下“代码编辑”编辑页面,看看与“文字图片”编辑页面有什么不同。 3、自己任意寻找一篇文章,复制、粘贴到“文字图片”编辑页面,然后点击一下页面下方的“代码编辑”按钮,获取其代码,认识一下代码。 2012年10月2日于北京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