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把事儿当回事儿。
讲讲我的大学同学。按照名字谐音,就叫她猪脚吧。
北方女生,一米七五的个子,心宽体胖,大大咧咧的,无论何时看到她都是在笑,露着一嘴白牙,傻呵呵的。
这位猪脚同学大学三年综测年级排名No.1,总共400多人。
我和她是老乡,上课经常坐一起,我见证了她的崛起。
我们经常一起上课,一起军训,一起出去玩,一起期末复习,微信没断联过,几乎是形影不离。
但是她每个环节都比我快、比我稳、比我轻松。能省则省、事半功倍说的就是她。
她总是一副毫不费力的样子,不是因为她能力多强,而是因为她真的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小事。
她做作业、刷GPA、上课回答问题加分,毫不费力,完全是顺手就做了。
没有什么是麻烦的,没有什么是难的,没有什么是需要纠结的,没有什么不是用来成就她的。
就这种心态,轻轻松松,期末考试总排名不是级一就是级二。
她给自己开easy模式,简化问题,立即行动。
不给事物附加额外的价值,不给自己增加压力、负担。
作业就是作业,回答问题加分就回答,就是这样的直球思维。
课堂作业就绝不拖到下课,能用手机记的笔记就不用笔记本,能买到的资料绝不亲自记笔记。
记作业?不存在的,老师布置作业的第一秒就已经开始写了,无论是在网上download,拼拼凑凑,还是自己写。
上课我们俩同桌,下了课,她的周末作业也写完了,回回是这样。当我兴师动众地收集了一兜子资料时,她已经随随便便写完了。
考试前,我们要背好几本A4纸的复习资料,我事无巨细,无论大小题目绝对全篇背诵,一字不差,做到视觉记忆和全面理解,凌晨四点爬起来,梦里都在背。
而她,哪怕是当天下午要考试,仍然是八九点起床,去自习室背上两三个小时,只背重点。
她在备考的时候就是备考,而我已经脱离了“备考”这件事本身,上升到了“追求完美”的高度。
非常冷门的知识点,我记了好几大本子,满脑子偏怪难。我俩讨论问题,没有我不会的,我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解释半天,净整些没用的。她遇到麻烦的知识点直接跳过,记住即可,考试能拿分即可。
那时候每学期期末我都把自己学个半死,心力交瘁,拒绝她的聚餐邀请,精神紧张,但却永远考第十名。
她每晚刷剧、傻乐,该玩玩该学学,考前还去周边城市自己旅了个游(因为其他人都在复习,她只能自己去……),然后年年考第一,拿国家奖学金,当学生干部,评各种荣誉称号。
而且她除了自己的事情,还总是操心着别人的事情。无数的琐事,每天她都在提醒我:
别忘了交这个作业,
别忘了看那个通知,别忘了……!
下周五这个课的线上测试截止,别忘了做!
明天降温,你洗的毛衣干了吗?
晚上下雨,自习别忘了带伞!
我给你买了你爱吃的小蛋糕,放你宿舍桌上了,别忘了回宿舍吃哦~~~~
我经常厚着脸皮,情不自禁地叫她,妈……
她就会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出门别忘了带脑子……
她就是她,不会分裂出两个人格出来,一个又打又骂鞭策另一个行动,另一个拖拖拉拉痛苦万分不想动弹……她就是她自己,有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就是学习,考试就是考试,作业就是作业。学习不是考试,也不是作业。她分得清清楚楚,区别对待,不均匀用力。能应付的绝不死磕,需死磕的绝不应付。
每一次只有一个目标。回答问题目的是加分,既然要加分就不想着丢不丢人。
作业目的是平时分,既然是凑数的就不想质量了,速度第一。
考试目的是得分,既然要得分那就管它会不会的,能写出来就行。
我反思了一下我自己:完美主义,虽然不太拖延,也立即行动,也高效,但是我想的贼多,乱七八糟,给自己加压,可谓内耗大师和自虐专家。
大二的英语课,有一项平时作业是每周提交一个口语录音音频,每周介绍一个城市。
我总共花费7天,每天均匀地做一点,第一天先思考题材,第二天写前半段稿子,第三天写中段稿子,第四天写后半段稿子,第五天读熟,第六天录,第七天剪辑。一秒有杂音都要剪掉,一个音发得不完美都要重新录。
有一天晚自习,当我刚写完稿子的后半段时,她悄悄跟我说,她出去录英语作业啦,半小时后,她回到教室,跟我说她做完了。
我问,你稿子呢?
她说,啊?什么稿子?我直接口述的。
我突然五雷轰顶。我7天做完的作业,她半小时就做完了。全凭口述,不是因为她口语多好,而是因为作业就是作业,根本没必要太费时间。
我每个音频5分钟,她每个音频1分钟。
她的选择背后全是优先级,她的速度背后是一种马力全开的心态,效率至上,目标清晰。
我的目标是什么:通过英语录音展现我的口语练习成果、词汇量、修辞技巧、城市学见解、个人魅力、个人文化底蕴,etc.甚至给自己看的草稿我都要写得工工整整再拿去读。
每个步骤都得尽善尽美我才甘心,因为我给每一步都赋予了过多意义:文章、草稿、录音都是从我这儿出厂的,既然和我有关,就必须完美。
但是我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这不是玩儿自己呢吗?
她录完作业,立马开始学CPA了。
我坐在她旁边,看着我写到一半的草稿以及改了无数遍的废纸,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我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忙一些没用的事情,原因是我给它们赋予了意义。
我想起我们对待志愿者时长的不同态度,我每次都力图发挥个人价值,尊老爱幼,增加人生经历……她每次只求盖章认证,绝不麻烦,剩下来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我欠抽地凑到她脸前,看着她专注地学经济法,她的表情没有哪怕一丝的纠结、痛苦或茫然。
我想起自己的脸,眉间拧着一股力,脑子一刻不停。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她就是强者,我春风沉醉地靠到她的肩膀上。
而她又笑了,宠溺地对我说,滚。
1、慢,扛得住沉默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一上台或者当众表达,说话越来越快,恨不得一口气全部说完,就怕有间隙;但是,内心强大的人,他们说话就很慢,敢于停顿,即使场面突然沉默了,也不会主动找话题去圆场,他们敢于面对沉默和冷场,甚至会主动制造冷场,让你去找话题。
2、自信,不内耗,从不自我怀疑
行为举止透露出一股绝对的自信,说出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斩钉截铁很坚定,没有迟疑,好像他们从来没有自我怀疑,天生下来就是要做大事的样子,站在那里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从不为一些琐事所烦恼,决定了就去干,干脆利落雷厉风行。
3、再大的事,也不影响吃饭睡觉
内心强大的人,心有静气,再大的事也不慌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能面对它,也有信心解决它;相反一些内心脆弱的人,生活中发生一点小事就茶不思饭不想的,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满脸都写着丧。
4、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和讨厌
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目标活着,不会因为别人喜欢就这样做,也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就不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他们的行动选择,只来源一件事——我自己喜欢这样做。
5、敢于直面恐惧,不害怕失败
内心强大的人,总是能直面恐惧,不逃避恐惧,和不确定性做朋友,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断的把自己抛出舒适区,他的内心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6、理性,不再以个人来看待问题
不单单以对错和个人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对错都是最直接最浅层的利益和冲突,想明白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怎么做才能不去有损自己重要的东西,所以不争不吵不闹,这就是一个内心强大者的理性。
7、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对自己极其自律答应自己的事,拼死也会办到,不允许自己止步不前,固步自封,除了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因为他们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自己拥有了多少,而是能够给予别人多少。
8、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并把它放在第一位
有着大胆明确的目标,总是把实现目标放在第一位,并且能够调动身边所有力量去实现目标,勇往直前。
9、能控制情绪,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
生活中出现各种状况,不会条件反应性的一点就爆,成为情绪的奴隶;他们总是能根据情况,有选择的表现出自己该表现的情绪,而不是事情让它该有的情绪。
10、爱自己,不需要从外界寻找赞美和确认
想说什么就直接说,想做一件事就直接做,不会用游离的目光试图去寻找别人的肯定;“他们爱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能够从自爱中获取养料和满足”。
11、敢于拒绝和表达喜欢
不喜欢就拒绝,不想理就远离;喜欢就告诉对方,有明确的爱和拒绝,从不害怕拒绝别人和展示喜欢。
12、强大的耐心
对自己有强大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不会因一时的失败和起伏而失去耐心,自己决定的任何事情拼尽全力完成。
13、懂得赞美和欣赏他人
内在充盈的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认可自己,同时也能够欣赏他人。
14、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做事有原则和底线,不会让他人轻易打破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清晰的认识思维和做事风格。
15、能享受最好,也能接受的了最差
超强的适应能力,能住得了五星总统套房,也睡的了公园石凳子,不会因为外物的一时好坏而影响对自己的评价和目标。
16、不抱怨,也不自喜
知道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从不抱怨,只关注怎么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情绪的宣泄,获得成功也不沾沾自喜,因为在一个目标宏大的人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7、能与世俗同流但不合污
在利益面前总是要求自己两袖清风,不奢靡贪婪;这个就是强大内心的人的表现,能和世俗同流,但是总保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18、他能静下来
很多人你看他每天乱糟糟的忙,瞎忙半天都没有结果,这些人基本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忙;真正的强者,他外表是静态的,其实大脑里是在打仗,他会把所有的情况首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细节是什么,成败的关键点是什么都要过一遍,真正的强者,一定是静下来,而且思维缜密的人。
19、他一定是能定得住的
现实中有很多人,一年换五个工作,两年换四个项目,基本上是没有定性;真正的强者都明白聚焦的重要性,他一定是去持续的做有积累的事情,所谓的厚积薄发。
20、懂得和气生财
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不会和别人合作,会不会和别人融合,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做生意也是一样,在什么时候显什么像,有和别人融合的能力,工作就是工作的样子,朋友就是朋友的样子。
21、知行合一
真正的强者都是思想和行动都很积极的人;而弱者,要么就是想的多,做的少,行动力非常差,要么就是只会低头做,从来都不抬头思考。
22、眼神冰冷,目光坚定直接
不会犹豫和躲闪,目光所及之人,要么不直视,要么看向别处。
23、声音饱满
想想看,用娇滴滴的声音,怎么会有气场;必须是中气十足,声音靠后才能显得沉稳,气息平稳,说话底气十足。
24、表达坚定有力
不论语速快慢,都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非语速快就显得没有把握,而是在语速慢的时候,更坚定和自信。
25、坚定的意念能产生强大的气场
气场强大的人总是能够自信满满地站在别人面前;光是站在那,就自带威严和气场。
26、有股子狠劲
大多数遇到稍微比自己厉害一点的人就会怯场;别人稍微一施压就瞬间崩溃;但气场强大的人,内心都有一股士气;时刻捍卫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从不随波逐流;喜怒不形于色,谁也看不到他的底牌!有勇气低头,有底气抬头,能屈能伸,顺境不嚣张,逆境不气馁;看透不说破,看穿不揭穿。
27、看穿了社会的底层逻辑
看穿了社会的底层逻辑,表象千变万化,本质永不改变;千防万防,防不住人心善变,千变万变,变不过人性利益。
28、不持续性的自我压抑
这个世界上最傻的做法就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情绪来临,会有压抑之感,切记及时调整,不要持续悲观;时间,用来做正确有意义的事。
29、心态极佳
将这种事为什么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替换成这件事想教会我什么,用别人历经波折的经验,完成自己的成长。
30、有直面问题的态度
有发现问题的眼力,有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后还有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和果断力。
31、懂分寸尺度
从利益出发,它该不该做;从风险出发,它该不该博;从能力出发,它该不该干;从结果出发,它划不划算。
32、气场强大的人是一面镜子
存我心者,将心比心;心存我者,以真换真。
33、只做自己
做事不需要人人都理解,做人不需要人人都喜欢,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是善。
真的善。那是生命力最强韧的地方。是逃脱一切诋毁和伤害无二的法宝。所有的“恶”,都会在善里化作理解。
善,必然勤;勤,再笨拙也通往慧。善,会把该自己背负的,自己可以推脱的部分背负着,但所有承担都是能力的训练。
贪,嗔,痴,分别心(譬如背后恶意嘲讽),来源于不智,其实是善被无明遮蔽了或者不够善甚至伪善。真善的人,只觉得自己欠这个世界的,只觉得这个世界有自己不理解的,不会埋怨,不会主观故意伤害,更不会落井下石。基于不善的“强大”,终被反噬。
善,扛过去了,就强大了。
有多善,扛了多少,就有多强大。
至善,至诚,至压,必大器。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不抱怨。
新家装修,订全屋门窗的时候,店里的老板接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量尺寸,他身家千万,开一辆x5。
因为路途有一段距离,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讲起自己曾经的创业经历,他说,
“年轻的时候我吃过一点苦头,不过还好,付出算是有回报的。”
我随口问,什么苦头呢。
他笑了笑,说,
“就是思路没找对,欠了一屁股债,然后有几年喝白开水吃馒头啊,那时候也想过去死,不过都过去了。”
他一笔带过,没有继续讲下去的意思。
看着他云淡风轻的脸,我想起我曾经的英语老师。
也是大山里出来的孩子,高中之前成绩特别差,被爸爸带到地里去体验了一周的种地生活,回来后发奋读书,最后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我数学不好,但记忆力还可以,高考前我就狠下心背卷子,背完一套再背一套,背了十几二十套,最后真的派上了一点用场。”
对于工作他也很用心,课堂上全神贯注讲解,常年住在学校备课,晚自习来教室给学得比较吃力的同学解决问题,还下载了原声版的电影资源给我们看。
因为他的努力,那些年我们班的英语成绩排到了年级前几。
有老师问他怎么可以这么励志,他说,
“运气比较好而已。”
心理学领域里,佛洛依德主推「原因论」,他分析我们曾经受过的创伤,然后得出结论是什么把我们变成每一个具体的不同性格的人。
而我偏爱的阿德勒主推「目的论」,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
每个人难免都有一些不愉快甚至是惨痛的经历。有的人沉浸其中,不断抱怨,并把当下的不幸通通归咎于曾经的遭遇,以至于愈发沉沦。
而有的人,无论遭受过什么,都并不抱怨,或者对此简单的一带而过,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当下的生活中,厘清曾经的教训、现下的安排,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在我看来强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拥有强大的重塑能力。
这能力让他们在顺境中如鱼得水,也在逆境中可以一点点把支离破碎的自己捡起来,重新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
而不抱怨,则是重塑的前提。
想清楚了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没有剧本的临场戏,可能会面临一万种突发情况,会经历贫穷、心碎、离别、疾病、折辱,但在遇到泥淖时并不总是沉溺于自身的情绪,而是想办法挣脱,把自己拖上岸去。
强者是,往前走,不回头。
学生时代的我一直在逞强,生怕别人说我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也时时刻刻担心自己展现出一丁点儿的脆弱。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东亚人的共性:擅长做题,擅长完成他人给的标准,时刻紧绷。
我一直以为,给自己外面套上一层坚硬的盔甲,时间久了,就是所有人眼里那个无坚不摧的人,就是强者。
但后来才发现,这样的强,只是表面功夫。
当我见过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后,才发现他们身上并没有那些很“硬”的东西,也并非刀枪不入般地恐怖。
相反,大多数强者给人的感觉,像水。
就是那种能兼容一切,很温柔舒服的感觉。他们身上的共同特质就是:敢于说出自己擅长的部分,也会特别直接地承认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寻求帮助。
记得我人生最低谷的那段时间,因为一些事情的失败,频繁地在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深度。
有个很厉害的前辈跟我说,她看过我做的东西,不用担心专业能力。眼前的失败也很正常,因为真正能推动一件事的,不止是专业能力,更是资源整合能力。
“你啊,就是事事都太要强了。这其实蛮好的,但能成事更重要的是资源整合,不能全都靠自己来。而资源整合的秘诀在于,告诉别人你需要什么,以及你可以提供什么。”
所以,这几年我的一大功课就是学着示弱。
我再也不畏惧暴露自己的不完美了,一边坦然接受一边毫不避讳。无论任何打压还是抬举,我都能大大方方说出一句“确实”。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都不重要也无所谓。
重要的是,我能从中判断哪些是无意义的,哪些是事实,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寻找可以帮我互补上弱点的资源和人。
无论是综合意义上比我强的,还是比我弱的,都会因为欣赏我的长处而愿意帮助我主动展现的短板。
今年有不止一个给我提供了资源的贵人说,会欣赏我是因为我很温润,同时也很强大。帮助我是件很舒服也很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