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砚史

砚史

现代民主的马基雅维利时刻

【编辑推荐】在世俗王权被推翻之后,谁来占据原本至高无上的君主腾出的位子?现代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很多“马基雅维利时刻”,如选举过程中的政党提名、竞选中的宣传造势、对竞选对手的攻击抹黑等,不一而足。如何理解这些现象?目前比较传统的解释是这些“马基雅维利时刻”是特定时期、特定国家还不够“民主”的表现,应该给“人民”更多在场的机会,让人民尽可能地自己统治自己。然而,这个解释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作者认为,更为根本的困难在于是否存在一种“有内在一致性的人民”?如果有,哪怕只是在理论上 更多

久保田博二:摄影家

🎬玛格南大师、环球旅行者久保田博二的摄影生涯总结巨著,数百张照片,跨越亚欧大陆,长达万字的访谈,为我们提供看世界的多样可能性角度。📍走遍中国、朝鲜、日本、美国、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多地,凭着坦诚与直接,久保田博二的目光始终保有一种“当下”的现实参与感,以短兵相接的镜头直面现实,在不加评判的目光中呈现当代世界的过往与未来,弓手尚未发射,箭矢已在的中。⚡无论是从60年代的美国漫步至80年代的朝鲜,还在中国风起云涌的80年代从香港街头游走到布达拉宫的广场,又或是穿越在鲜明富丽的日式风景和黑白两色的战场 更多

【专家推荐】

高彦颐的研究不断地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分类范畴。她修正了我们对传统明清女性社会角色的认识,颠覆了五四以来的缠足解释。这本《砚史》更进一步拆除了身体与物、匠与士、工艺制作与文字文化之间的藩篱, 让我们从崭新的角度窥视清代知识建构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这也是一本美丽的艺术史著作, 透过石砚、矿工、工匠、雕匠、文人、收藏家的社会史展现中国工艺文明的一个盛世。

——梁其姿(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历史讲座教授)

高彦颐教授倾十余年之精力,聚焦书写用具兼文玩的砚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与士人之间、性别之间、身体经验与知识生成之间的互动等社会问题,可谓别具慧眼。此书通过文献解读、田野调查、器物鉴赏、工艺过程描述、文人酬唱题铭、市场品牌营造,对以制砚名家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为中心的个案,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堪称一部学术力作。而其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观察…

(展开全部)

【专家推荐】

高彦颐的研究不断地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分类范畴。她修正了我们对传统明清女性社会角色的认识,颠覆了五四以来的缠足解释。这本《砚史》更进一步拆除了身体与物、匠与士、工艺制作与文字文化之间的藩篱, 让我们从崭新的角度窥视清代知识建构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这也是一本美丽的艺术史著作, 透过石砚、矿工、工匠、雕匠、文人、收藏家的社会史展现中国工艺文明的一个盛世。

——梁其姿(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历史讲座教授)

高彦颐教授倾十余年之精力,聚焦书写用具兼文玩的砚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与士人之间、性别之间、身体经验与知识生成之间的互动等社会问题,可谓别具慧眼。此书通过文献解读、田野调查、器物鉴赏、工艺过程描述、文人酬唱题铭、市场品牌营造,对以制砚名家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为中心的个案,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堪称一部学术力作。而其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也为物质文化领域辟出一条新径。

——白谦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教授)

社会史写作关心“人”,乃题中应有之义;难得的是,这部著作同时展现了“物”(thing)的形状、灵魂和光芒。我提醒自己,下学期的艺术史课程书单中,绝对不能漏掉这部书。

——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

这是一部深具透物见人新境界的物质文化史研究力作。阅读此书,犹如跟随作者踏上关于砚台历史、技艺和鉴赏的迷人之旅。你会流连于北京紫禁城、肇庆黄岗村、苏州专诸巷、福州光禄坊,透过作者精心考证而构筑起来的采料、雕制、题咏、流转、收藏等诸多场景,体验砚台的生命历程。在这一旅程中,你会与皇帝、官僚、文人、砚匠、石工一一相遇,会心而行。与这些同一时空下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交织在一起,体悟清初社会政治运转机制和人际关系网络的真实图景,鲜活而生动。旅程过后,你也会产生拥有一方自己的砚台的冲动和欲望。

——郭福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高彦颐的《砚史》从清代宫廷所带动的整个帝国的物质转向、广东肇庆开采端石的第一现场进入,抽丝剥茧地展现一个出身苏州专诸巷谜样的治砚名家顾二娘,其如何在看似男性为主导的士人文化中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超级品牌。

此书不仅为没有自己文字历史的工匠(尤其是女工匠)发声,更重要的是,其让我们看到田野调查、物质分析等经验与身体型的学术劳动,如何可能冲破传统历史学的限制。高彦颐教授结合社会文化史的训练,与其特有的对“物”的敏锐感官与细致写作,精彩地勾勒出一个由小人物与物品所推动,却很少被注意到之历史能动力。这是一本了解18世纪性别、文化史与艺术史的关键性著作。

——赖毓芝(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

高彦颐教授倾十余年之精力,聚焦书写用具兼文玩的砚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与士人之间、性别之间、身体经验与知识生成之间的互动等社会问题,可谓别具慧眼。此书通过文献解读、田野调查、器物鉴赏、工艺过程描述、文人酬唱题铭、市场品牌营造,对以制砚名家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为中心的个案,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堪称一部学术力作。而其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也为物质文化领域辟出一条新径。

全书除“导言”和“结语”部分,共分五章。每一章都设置在不同的具体地方:紫禁城里的皇家工场,广东的采石场,苏州及南方其他地方的砚台雕刻工场,福建收藏家的家里。作者追查了砚台在宫廷与社会之间的运动轨迹,并通过砚台的整个社会生活,带入了与砚台相关的制作、使用、收藏和写作的人的生活。此外,这项研究亦展示了这个小物件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和技术投资。

【作者简介】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其研究方向是古代晚期和近代的中国科技与性别/妇女史、物质文化,著有《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等。

【译者简介】

詹镇鹏,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从事明清中国艺术史、物质文化研究,曾于《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故宫学术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Late Imperial China,Arts of Asia,Religion and the Arts等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

现代民主的马基雅维利时刻

【编辑推荐】在世俗王权被推翻之后,谁来占据原本至高无上的君主腾出的位子?现代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很多“马基雅维利时刻”,如选举过程中的政党提名、竞选中的宣传造势、对竞选对手的攻击抹黑等,不一而足。如何理解这些现象?目前比较传统的解释是这些“马基雅维利时刻”是特定时期、特定国家还不够“民主”的表现,应该给“人民”更多在场的机会,让人民尽可能地自己统治自己。然而,这个解释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作者认为,更为根本的困难在于是否存在一种“有内在一致性的人民”?如果有,哪怕只是在理论上 更多

久保田博二:摄影家

🎬玛格南大师、环球旅行者久保田博二的摄影生涯总结巨著,数百张照片,跨越亚欧大陆,长达万字的访谈,为我们提供看世界的多样可能性角度。📍走遍中国、朝鲜、日本、美国、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多地,凭着坦诚与直接,久保田博二的目光始终保有一种“当下”的现实参与感,以短兵相接的镜头直面现实,在不加评判的目光中呈现当代世界的过往与未来,弓手尚未发射,箭矢已在的中。⚡无论是从60年代的美国漫步至80年代的朝鲜,还在中国风起云涌的80年代从香港街头游走到布达拉宫的广场,又或是穿越在鲜明富丽的日式风景和黑白两色的战场 更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砚史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