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养鱼说白了就是一种鱼和水稻互利共生的模式。鱼在水中游动,可以疏松土壤,让田水流动起来,这就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氧气,同时鱼的粪便也是天然有机的肥料儿,鱼在稻田里还可以吃掉那些危害水稻生长的虫子、虫卵或是杂草。据数据显示,稻田养鱼单病虫害数量仅仅是普通稻田的20%左右,而等到稻谷成熟时,稻田里的鱼也长成了稻花鱼。稻花鱼味道鲜美,吃起来还有一股到香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斤的售价高达40到60元,对农民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稻田养鱼听起来貌似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可很多人在尝试过后却亏了个血本无归。那为什么有些人会亏本呢?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水质都适合养鱼,如果水质太混杂,就表明含氧量低,会大大提高鱼类的死亡率,并且稻田养鱼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旱灾来了,田里缺水,只剩下淤泥或是田地直接干涸,那鱼自然无法生存,而如果遇上涝灾,大量的降水会使得水位上升,这就给了鱼游到其他水体的机会,而水稻也会面临被淹死的危险。
其次,为了提高鱼的成活率,我们在水田养的鱼基本都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鲫鱼或鲤鱼,但是这些鱼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他们不仅食物范围广泛,而且食量也大,所以水田所能提供的食物的数量并不能满足于的正常生长需求,还需要格外补充饲料才能满足于的胃口。
稻田养鱼还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养了鱼可以减少稻田的害处,但能减少并不代表没有,而这些害虫是很难处理的,因为在稻田中养殖的鱼苗的话,就意味着无法喷洒农药,因为一旦喷洒农药,这些农药会喷到水质里面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水稻田中的鱼苗大批量死去,不仅不能实现增产,反而还会亏本。如果非要用,也只能选择残留的、毒性的、效果强的农药,还要先把鱼赶到鱼沟中,并且避免农药直接喷到水里。
稻田养了鱼,就不能随便打农药了。
而且种田的收益本来就低,养鱼也是。两件事一起弄,土地成本的确是低了,但人工成本高了。
稻田养鱼,纯粹是办公室的鲨刁美好的臆想。
从小吃到大的稻田鱼,无比怀念。
那时多是双季稻。从来不是拿来卖的,都是在自家田中随便放点鱼苗,到点了就抓来自己吃,抓的方式一般是退水时和收割前/收割时。退水时是指下大雨时,稻田水会满,必须把水放掉,不然可能会崩堤,同时稻田鱼也会跑,所以会在放水时顺便抓鱼。那时一下大雨,父辈就会冒雨去放水,非常辛苦的,但我们小孩就无比期待了,一是可以光脚丫玩水,二是有稻田鱼吃。
鱼通常不会很大,最大也就是成人巴掌大,小的也就是二指大。大鱼一般破开去内脏,小鱼一般不破开去胆肠,但不论是开汤还是煎炸,或是干来吃,都是极其美味的。最美味的是用面粉包着新鲜的鱼炸来吃,真是极品。
图片上那种那么大的,其实是极少见的,如果说一个田里面都是那么大的,肯定不是稻香鱼。稻田资源极其有限,水深也就20cm上下,能养出多大的鱼呢?养稻香鱼来赚钱那是不可能的,一亩田出鱼量不会超过50斤,超过就会影响生态了。
就没几个养过稻田鱼。
养稻田鱼,要有环境优势。
你的田最好是独立的,处于上游,离家不远。
为啥呢?
如果不是独立的,前后左右有别人家的田,那么人家打农药,水流到你家田里,你家的鱼还要不要活?
如果不是处于上游,别人家田放水,流到你家田里,你的鱼要不要活?
离家太远,你当天放,当天晚上就给你捞干净了信不信。
就算没人捞,下大雨没来得及放水,鱼就游到别人田里了。
所以,养稻田鱼,要么这一整片都是你家的田,要么是山坳下独立的田,要么就在家门口且方便管理。
以前养稻田鱼,都是有好地段,且和周边稻田邻居一起养。
养稻田鱼还不如稻田螺。
养稻田鱼,你只能做单季稻,四五月插秧的那种。
而且在稻田旁还要挖一个水坑或者水沟,方便鱼休息,方便给稻田换水。
而且稻田鱼的田埂要高要坚固,因为稻田鱼大部分都鲤鱼鲫鱼,很喜欢蹦跶,时不时就有鱼调到田埂上晒死。当然也有养草鱼鲢鳙之类的,但是容易被人捞走。
稻田鱼比单纯种植水稻累多了,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多,一大端午汛就提心吊胆,晚上都睡不着。
除非全村的稻田都养殖稻田鱼,统一创收,否则,自己养殖,也就够自己吃。
一亩田弄得好,可以养殖上千尾,但是养殖时间短,鱼养不大,大部分养一年就不养了。
运气不好的遇见发大水,啥鱼都跑光了。
不止是稻田养鱼,所有生态有机方面,这些年都不火了。
他们当年在宣传上有多火?中学课本大篇幅介绍,老师们推崇,学生们向往,农民,“农民懂啥”。
我还在某农校上大一时,湖北咸宁出了个牛人,他从华中科技转学华中农大火了一回,搞有机种植又火了一把。大一寒假我特意绕道去拜访他,那时候老师这个词还没被叫烂,几乎在一刹那我决定用老师称呼他。
他对我的不速而来有些诧异,却热情的招待我,带我看了他“打下的江山”,我对他的景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但当我要循着他的道路一起前行时,他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有机,那都是骗人的。”
这,想不到你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叛变了。
后来我也从事了农业种植,所以你问我怎么看待有机,我会说
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饥饿。有机带来的减产是显而易见的。有机就是摒弃人类近数百年的科学成果,坚持靠天吃饭。
这,有钱人不在乎。天下寒士俱苦颜,我有广厦千万间。
但是,说点有钱人在乎的。
曾经我种过草莓,草莓是蚜虫喜爱的一种作物,草莓还需要蜜蜂传粉,所以大家都号称不打药。但是不打药的草莓,蚜虫会在一周内泛滥,蚜虫排下的粪便,因富含糖分,是各类病菌良好的培养物质。如果你吃了,拉肚子是轻的。
曾经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有虫说明没打药。但是,虫子幼期打药是很轻的,当虫子泛滥后,一定会打药,不然青菜能在两三天内被吃完,水果个个能从心里吃出来,如果是蚜虫,虫屎的危害远大于农药。这时候再打药,药量远大于幼期。
至于什么沾虫板,十分感人。
这是蔬菜水果,水稻这种大面积作物,虫害防治都是联防的,人家都打药,你不打药,一场稻飞虱,你看它吃不吃有机。倒伏的水稻减产不说,坏粒也多,你就说你吃了伤不伤身。
你看,“有机”并不安全。有没有办法?
没有。
你可以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种植,防虫网,粘虫板,诱虫灯。能不能没有虫,能。但不好意思,微塑料在向你招手,上游化工污染在向你招手。
这么说我反对有机喽,不,是有钱人反对。
名义上的有机,也就是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还是可以实现的。有机生态需要高价格支撑,只要有人买单,别说稻田养鱼,麦田养鱼也给你搞出来;别说不打农药,你就是让我手捉我都帮你捉(梦回小时候手捉棉铃虫),只要价格给的足,一切都可用手工。
然而粮食种植却往去手工化发展,机械种植,机械收割,机械撒药,去年听家里人说,无人机喷药比人工喷药费用还低。水稻机械插秧对土地平整有要求,结果苏北这几年直播稻大行其道,11月从泰州等地经过时,高速下一篇黄灿灿,宛若油菜开花。
在座的各位几人愿意为生态有机买单?
当然喽,上述只是我的说法,建议大家听一听专家的。
有机生态,增产增效,用过都说好。
不是不愿意干,是没法干,你要粮食产量还是要鱼?要产量就得上农药化肥,用多了鱼就活不成了。
我不是专家。但是从我阅读的资料里来看,现在水产业面临的很大挑战是各种鱼病。只要在开放水域养鱼(稻田应该就算),鱼就容易得病。相反,循环过滤的养鱼,现在已经快可以达到很高密度,饲料比也非常高,因此越来越多人已经转向高密度的循环水养鱼养虾。大家世面上见到的海虾已经基本是这么来的了
因为农民学聪明了。
一亩地,单种水稻,一年能挣500元。如果换养稻花鱼一年能挣多800元就是1300元,你干不干?
不能干,因为收益虽然高了,但劳动力确要成倍增加,增加的工时,折合每小时收益比去帮别人看门口的工资还低得多。
所以农民不受这气,无论专家吹得多响。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和留言,很多没法看——直接就把稻田养鱼否定掉了。
首先南方的稻田和北方的不一样,哪怕是南方,有些地方能种双季稻,有些地方只能种一季,也不一样。
按照我家安徽安庆的情况,根本没法稻田养鱼,田埂低,经常需要放水蓄水,还会发大水……加上是山地梯田,鱼跑了哭都来不及。
但是有些地方是平原,鱼不容易跑,水资源丰富,稻子品种也不一样,是可以稻田养鱼的。只是诚如一些回答所说,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太低(种田本身经济效益就低,加上养鱼,成本更是大大增加),所以一般是自己家吃,鱼也养不大。
口说无凭,我找了B站up主“去种田的向凹凸”拍的收稻田鱼的视频截图,此地位于湖南怀化沅陵莲花村:
视频内容就是讲取稻花鱼的,拍摄于2020年。
大家可以去看原视频,后续还有杀鱼煎鱼吃鱼的过程:
那么有几个问题肯定有人关心。
1、养殖稻花鱼的田是否会打农药?
一般不打,鱼本身会吃田里的杂草和害虫,水稻选择上也会尽量选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
2、施肥怎么施?
通过提前施有机肥等方式保证田地肥沃程度。【我家小时候就是这样给田施肥的,烧草木灰,在田里放腐烂的植物等方式】
3、鱼生长期多久?
一般是2个月左右,所以视频里的稻花鱼一般比较小,不会长得很大。一般在水稻长长了一些,才方便将鱼放进去养。
4、鱼会不会跑?
一般不会,但发大水啥的,肯定会跑掉一些的,无可避免。
稻田养鱼绝对是存在的,也具有操作性,但是想通过以此来盈利,还是比较难的,目前国内只有非常少的地区可以做到,而且价格较高。
1,水稻生长不需要一直泡在水里,养了鱼,你不可能不留足够的水,影响产量。
2,稻花鱼基本都是鲤鱼和鲫鱼,这两种鱼饭量大,稻花鱼不喂东西,所以鱼长不大。
3,现在种田基本都是机械化了,压根没办法养。
4,鱼产量小,价格高,关键是这两种鱼很普通,所以消费人群少。
稻花鱼基本是自己还在种田,放一点养着,搞个农庄,自己吃还差不多,搞成产业链基本不现实。
因为人不傻。
同样面积专门养鱼赚钱多了。
稻田,那才几个钱?还不能打药还不能下机器。
稻田那水量养鱼也养不了多少。
至于说“稻花香”味道的鱼,我是没吃过。
再说真要是有市场,直接单独种一些稻子定制饲料也行啊,只要喂了这个饲料,售价到“40-50”一斤的稻花香味鱼这不是翻几倍?这生意谁不会做?
稻田里从来不能养鱼,这是个简单的智商问题。养鱼是个专业工作,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鱼塘不能有太多草……
第一,水稻的野草非常多,尤其有一种叫漂汤菜的水草,漂浮在水面上,繁殖能力极强,不打除草剂,根本不行。
第二,稻田的水不是一直不变的,下雨水位高,需要放着水,干旱时需要放进一些水,其实是不利于养鱼的。
第三,现在种地不赚钱,又养鱼又种地,劳动力成本加倍上涨,有一个功夫,外出打工不比这个赚钱,还不操心。
第四,也是最煞笔的一个原因,养鱼了,我怎么撒化肥。
总结,专家想的很美好,实际很扯淡,和有些公司领导ppt写的贼牛逼,项目方案根本落不了地一样。
以前人力成本低,化肥价格高,虽然稻田养鱼整体来说费时费力,但不少人愿意。
现在不是万不得已不会在家种地,哪还有心思再养鱼了
种水稻需要的化肥农药跟养鱼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关系,真的这么好,农民会不想赚钱?
换句话说,以前天天有人吹,现在没人吹了,什么原因?不符合时代潮流了嘛,养鱼是什么牛马?老掉牙了好吧。现在农民也不挣钱,你吹了也无利可图。资本现在在玩什么呢?网络,大数据,物联网。
从这个思路推理下去,现在吹要吹什么呢,要吹物联网,数字化,无人机施肥无人机喷农药,网络助农卖农产品,听着多棒?地方政府投资了脸上也有光呀,大佬们这样才有钱赚嘛。
至于农民能不能多赚点钱,温饱就够了嘛。可惜现在慢慢没人信这套了,毕竟要买房的,谁还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