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4-2
盆玩水仙
一
吐雨吞晴雁背天,春阴轻织画廊前(1)。断肠魂匿涪翁案,隔弟山矾更自怜(2)。
【笺注】
正月初春,陈三立写此二首绝句,咏叹水仙盆栽的美丽。第一首前二句写初春天气晴雨无常与春阴如织,后二句则借用黄山谷的诗意,描写案头水仙顾影自怜的较弱形态。
(1)“吐雨”二句:雨晴变幻,鸿雁飞翔在天,画廊前春日的花木阴凉如梭织布地交错。
“吐雨吞晴”,形容晴雨变化。吞吐,比喻变化。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烟霭云涛,吞吐变化。”
“雁背天”,雁飞天。雁飞背朝天,故云。宋黄庚《江景》:“寒生雁背天将雪,冷入鱼腮水欲冰。”
“春阴轻织”,形容春阴薄而如梭织布般交错。“轻织”,轻薄而交错。 明郑璋《莺梭》:“花锦乱穿红影碎,柳丝轻织翠纹多。”
(2)“断肠”二句:令人极为爱怜的水仙花就如藏匿在涪翁的案头,与山矾花分离了,更加地顾影自怜!
“断肠”二句,语出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断肠魂”,指水仙花引人极为爱怜。语出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第三句,见上注。
“涪翁”,宋黄庭坚别号。《爱日斋丛钞》卷二引《复斋漫录》:“山谷谪涪州别驾,因自号涪翁。”
“山矾”,花名。常绿灌木。春开白花,芳香。宋黄庭坚《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诗序》:“江湖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二
垆火微微不上眉,冷馨孤发睡魔知(2)。客喧毡位瞠无对,笑指神人凝雪肌(2)。
【笺注】
第二首写水仙的冷香与洁白,使得与客交谈,因分心水仙而不知应对,更显水仙花的魅力。
(1)“垆火”二句:温酒的垆火微微,温暖来不到眉梢,孤独地散发出冷香,昏睡中都知道了。
“垆火”,酒垆温酒的火。宋晁补之《次韵留守王公喜春》:“午窗垆火不应残,春许花期特地宽。”
“冷馨”,犹“冷香”,指清香的花。唐王建《野菊》诗:“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陈三立喜用“冷馨”代替“冷香”,避熟也。
“睡魔”,谓使人昏睡的魔力。比喻强烈的睡意。唐吕岩《大云寺茶诗》:“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2)“客喧”二句:来客喧笑在毡席上,瞠目不知所对,笑指这水仙如神仙冰雪凝就的肌肤,说是分了心!
“毡位”,即“毡席”,毡制的铺垫用具。《晋书·良吏传·吴隐之》:“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
“神人凝雪姿”,语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用形容女子纯净洁白的肌肤。此借指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