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如何评价《声生不息》第七期?

如何评价《声生不息》第七期?

如何评价周深在《时光音乐会》第二季第七期演唱的《好春光》?

很喜欢周深唱这首歌时的状态,自由,放松,享受音乐。支持他的初衷就是希望看他全身心投入音乐的样子。这首歌,一开始真是感受到春光烂漫,喜气洋洋的,如果就这样唱完整首,不失为一个极好的live,然而有才气的音乐人就喜欢玩,荒井又对爵士情有独钟,周深唱爵士又有那味儿,所以这算一拍即合?转爵士的过度稍长了些,让人有那么一两秒的走神,但之后就是很吸引人的爵士,自我自由,干脆利落的结尾和pose也很有爵士味。只不过周深更多了几分诙谐可爱有趣,少了几分优雅嬉皮。看完了这个节目,电视机前的我忍不住鼓掌喝彩。好一个 更多

参加「第七期母婴创作者训练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是从第一期参加到第七期的老学员,对这个问题真的是感慨万千。从最开始的学员变成了导师,回答被出版社编辑看到,出版了一本畅销育儿书,上了真人秀,还幸运的参加了站内的各种大项目:好物100测评、圆桌、年度芝士影响力颁奖礼……我想说,参加搓米问答亲子举办的母婴创作者训练营,是我三年前最英明的决定,没有之一。它教我的,不仅有创作的态度,还有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我能给训练营付出的很少,但是训练营教我的太多了,终身受益。我刚开始在搓米问答写作的时候,沉迷于八卦狗血的话题。我写过一个在厕所听到的 更多

这一期新歌含量有所上升,笔笔再次向大陆观众推荐香港新歌手,值得鼓励!不过本期十首歌总体编曲保守,没有突破原曲感觉的版本。

而且《下一站天后》具有没有请 Twins!隔壁在拍浪姐请那两个大家都不熟的也不清Twins! 差评!

《心淡》v.s. 《孤独患者》

两个年轻人都贡献出了水准以上的演出,但距离原唱也是有距离。

炎明熹是技术到了,但远远没有做到容祖儿传授的“夸张”,距离祖儿的撕心裂肺还有很大距离。毛毛是情感很到位,但本身音质没有陈奕迅那么有金属质感,人生亮度上没有那么突出,而且在爆发力和气息上也稍弱,“孤独”有余,“拉扯”不足。两位年轻人还是要在技术和情感上加强历练更进一步。

《挑战》v.s.《跳舞街》&《等》

两首复古 DISCO 都很不错,热闹就完了。刘惜君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健身教练,跟你说还躺着干嘛起来更快更高更强。COCO 赢就赢在歌的传唱度更高,唱的状态是开心为主吧,比起前几年上歌手劲头少了一些。

张智霖押COCO也是很保险了。《等》这首歌难度不高,只要是有点阅历,有点唱功的男歌手都可以完成,实际上也有无数个翻唱版本。张智霖唱的还可以,不过不失,一个泯然众人的版本。

《圆》《如风》v.s. 《城市足印》

AGA的这首歌也出了5、6年了,但是放在“大陆人知道的粤语歌”这个语境下还是首新歌。AGA本身的声线偏细偏甜,在演绎“热恋——争执——分手——伤心”的情感变化上更突出。笔笔虽然很用心地将这首歌的英文demo也接在歌的结尾,但她的声音比较结实沉稳,表现这些小情绪上会差一些,虽然也挺好听,但还是更推荐大家挺原唱的版本。

李健老师在硬生生的“粤词国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怎么说呢,肯定不是不好听,肯定也是由韵味的,但在韵脚以及词和旋律的贴合行性上真的差了一些。希望下次正经唱点粤语,或者港乐国语歌。

王源的《如风》发音挺标准,也很努力地唱好了,但是原唱毕竟是王菲,那种灵性、随性不是努力就能学会的。

《如何掉眼泪》v.s. 《飞花》

两首正儿八经的港乐金曲。

想当年杨千嬅歌唱比赛刚出道就被认为是“小郑秀文”,两个人的音质确实颇为相像。这种声音也成为了“港女”的声音象征。不过经历过这么多年,郑秀文的声音依旧坚毅,但是结婚生子后的杨千嬅变得更加的温柔和豁达。这首《如何掉眼泪》从原曲站在失恋者第一人称的“欲哭无泪”,唱成了站在第三者抚慰人心的“女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也是十分有趣。

《飞花》这首歌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歌了,李克勤唱得不说炉火纯青也是驾轻就熟。唯一的新鲜点就是两个李克勤,但是一来现场观众估计是看不到的,二来这个技术在之前的《时光音乐会》就用过,而且虚拟形象的变化和歌声编排都更复杂。所以。。。这个现场就是又一次好听的版本吧。如果加入一些别的乐器和节奏,例如手风琴和东欧的曲风,是不是会好一些?

笔笔真的争气,今天选了 AGA 的歌。说起她,再给大家特别推荐一下 14 年的那首,当时单曲循环了很久的《一加一》。这首歌有一个「剧场版」,是 AGA 和李幸倪合唱,并且还邀请到陈胖特别独白。也是 AGA 自己作曲,林若宁老师写的词。(李幸倪就是 15 年参加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加入周杰伦战队的那个李幸倪。

特别要推荐这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好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独白的那段词关于「找到百分百合拍的恋人」的说话很戳人,放在这里分享下。

城市人生,是城市里塑造了人的一生,也是人在城市里度过的一生。而且,城市这个地方,就像钱锺书说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人们在城市里的欲求是可以满足但却不易满足的,因为百千万级别的城市,能够在最短暂的时间里,激起人们最多的欲望。

金钱、爱恋,束缚、名望,地位、声势,朋友、孤独。

这一期的《声生不息》仍然不出以上的藩篱,只是大同小异的每个人,表达了各自看重的东西。

炎明熹:《心淡》

容祖儿原唱的这首歌,炎明熹的版本也很中规中矩,从淡起至情绪叠叠加强到高潮,最后气声终结。《我是歌手》中的徐佳莹是这套模式的熟练使用者,每次都让一些歌获得新的体验,比如《莉莉安》。

炎明熹缺少了容祖儿大女人的硬朗与自我,多了一些柔弱,别有一番趣味。只是城市中常见的失恋与不舍,若能再大胆一点就好了。

紫色的眼影与白紫色相间的毛衣以及紫色蕾丝在她身上没有大错,但又没那么妥帖,总感觉哪里有一点点怪。

毛不易:《孤独患者》

好像最近几期毛毛都是坐着唱歌的,一次列车上与李克勤好朋友,一次与单一纯青涩校园,这一次大概是累了困了,友情爱情都成了负累,不想在一群人的孤单中继续下去,所以就在一个人的狂欢里唱《孤独患者》。

其实这首歌很适合他,没有人能够真的走入另一个人的内心,尤其毛不易这样一个曾经的医学从业者。我记得他说他成为护士之后,第一个在他面前去世的人是他自己的妈妈,尤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那种表情之平淡,忽然让我意识到了,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是因为他们不同于寻常人的情绪接受力和释放处。

这不就是他的写照吗?

编曲里前半部分的小提琴太挠耳朵也太突兀了,后半部分忽然加强的节奏和大提琴又是怎么回事……想不通……毛不易的声音里自带的故事感全部被消除了啊,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和声。

太奇怪了。

李玟:《跳舞街》

作为早期唱跳艺人的李玟确实很适合这首《跳舞街》,何况李玟唱跳俱佳、自带气场和妩媚气质。只是头顶的这个装饰,第一眼看是葫芦娃……实际上是美杜莎是吧?

这首歌的原唱是陈慧娴,就是那个《千千阙歌》的陈慧娴。多面而全能,大概是那时候香港艺人的寻常特点。

这首歌缺少一个真正的高潮,就好像动次打次中,走进了一条街,一整条街都是跳舞的人,从最开始的遥遥远远的电音里引入之后,所有人跳的大概都是类似的舞,都在类似的DJ的引导下,857857,因此到了最后只能比较强行地加一个高音——但是好像李玟嗓子哑了?

刘惜君:《挑战》

同样是动感的开头,刘惜君更偏向了节奏。而且伴舞真的很像上世纪舞厅,喇叭裤、花衬衫,味太足了。

清冷的声音唱这首歌,诡异的组合但却有奇妙的化学反应,很不错。

这首歌的原版叫《KOREA》,是Leslie Mandoki的名曲,后来被改成了《挑战》,作为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亚视主题曲,由(差一点就是)港姐的黄敏华演唱。所以歌词中的「圣火」其实就是奥运圣火,所说的「拼搏」「流汗」就是奥运健儿在体育场上的。

运动会作为一种城邦祭祀仪式诞生,而后在城市里广为流行,近现代以来又成为人们凝聚共识、维持和平(哪怕只是表面和平)的手段,始终是城市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各种运动,无论是长短跑还是篮足球,几乎也都在城市里生根发芽。

今天听这首歌,其实是一种城市的记忆,尤其在危机四伏的世界局势下,我们怀念也呼唤着和平。

张智霖:《等》

陈百强的这首歌,原唱是他,作曲也是他。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他都是一个很有才华也很有魅力的人,只可惜去得太早。

这首歌同样也是《圣诞快乐》的主题曲,这电影的主演有陈百强、张国荣、麦嘉、徐小凤……电影讲述的是挫折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歌唱的却是目送爱人远去的求不得。张智霖的演唱真的是令人难过,好像自己在舞台上更挥洒自如,于是背后的流走的星星好像年轮,又好像一个圈:

说点开心的吧,如果是陆小凤在唱这首歌,陆小凤在等谁呢?西门吹雪还是司空摘星?

周笔畅:《圆》

原唱是1988年出生的江海迦,小姐姐长得很好看,歌声也很好听,只是这么多年不是很火。

周笔畅出现在舞台上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一个空闺中等待夫君回还的女子。就歌词与表现而言,另一半看上去并不像变心,因此大概是普通的分别,只是距离太远。

破镜重圆诗歌美好的故事,也是每个人的心愿,只是最后的那一句「even now i just cannot feel you feel me」好像宣告了这段故事的结束——破镜不会重圆,许愿也不会实现。

笔笔表现力不错,背后月亮的阴晴圆缺的设计也很不错,只是头发有那么点点奇怪。

今天怎么回事,大家的头发好像都很奇怪。炎明熹头发趴趴着,李玟的头发想葫芦娃,笔笔的头发是我看不懂的一绺一绺的「空气刘海」。造型师来跟我解释解释好不好,明明小姐姐们都这么好看的!

李健:《城市足印》

二次出现的徐小凤!我发现了我就是个LSP,好看的小姐姐的名字记得一清二楚。

一如既往的李健风格,一如既往地人文气息。电视墙上面放映着城市里的足迹,舞台之上的他唱着城市里孤独的每个人:

这就是城市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能说话的都没有几个。即便在同一条地铁线路上,也不一定一年能见一面。我们多的是同事,少的是进入心里的亲朋。城市的近距离反而让人的心更远了,真是个奇怪的现象。而且每天忙忙叨叨的,反过来想,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忙了些什么。

「何」唱的是「huo」,上口了诶健哥。

王源:《如风》

沙子落下,被极光色映照出不同的色彩的舞台。于是是一个白衬衫的少年站在风里看着一切事情不可避免地降临。

实话实说,我对王源这个人的喜欢超过了上面的那些。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唱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不过,这首歌里的部分处理还是蛮动情的。

93年王菲发行这首歌的时候,还叫王靖雯。而这首歌的普通话版,则收录在万芳92年的专辑《真情》中。2000年出生的王源今年22岁,距离93年24岁的王菲还有两年。

要加油啊少年QAQ。

杨千嬅:《如何掉眼泪》

杨千嬅的造型是本期女艺人第一!因为她还是没变!所以没踩雷!

(男艺人们能穿的太少了,这台上都是西装衬衫,不过每个人的味道也有不同的味道。)

虽然两首歌都是叫人别掉眼泪,但光看名字,2002年的这首《如何掉眼泪》和2020年的《如何忍眼泪》堪称是郑秀文对眼泪的薛定谔应对方式。

杨千嬅太适合这种苦情歌了,那一双眼睛看得人就很辛酸。

李克勤:《飞花》

01年的《飞花》拿到22年唱,有种五分钟年华老去的感觉。

李克勤仍然四平八稳,没什么要多可以说的,就是舞台设计忽然出现的了两个李克勤吓我一跳,自己给自己和声,「这钱都让你赚了」。

现场的人看着是什么样的呢?

好奇。

本期最佳是最后一首《下一站天后》。

最快乐,最欢笑,最幸福。

听完了音源,这一期的作品质量普遍来说都是好的,我很满意。

然后看po出的赛果,emmm,我只能说,没看懂。不太像是以作品质量为基准的,节目组为了追求综艺效果又似乎没必要这样勉强,细想了想,也许是现场观众看人下菜碟or现场版与播出版音源有差别,这个也许比较贴近实际了。

1.炎明熹《心淡》(原唱:容祖儿)

于gigi而言,这首歌没有任何声乐技巧上的难度,但个人认为她的演绎并不尽善尽美,人生阅历的差距啊!你甚至听不出她上一段感情投入真心了,分手会痛的程度都还没表达出来,更别说半年时间慢慢的心淡了。

不过现在就要求她尽善尽美,确实也是苛刻些,只能说对于期待值高的好苗子,不由自主会挑剔些、严格些。毕竟,原唱出歌的时候,还唱不尽这首《心淡》的微妙,容女王有名师指导、本身也有天赋、够努力,技艺也是一点点提升的。

《心淡》的话,推荐两个版本吧,容祖儿和彭羚一版,容祖儿和李克勤一版,这两版的演绎都是很饱满的。总之要听较后期的容祖儿的演绎,前期的包括CD版,效果都是有差距的。

2.毛不易《孤独患者》(原唱:陈奕迅)

好选歌,好演出,没了。毛毛老师是一个很聪明的歌手,只要懂得扬长避短,在他的领域内发挥,出来的演唱效果其实都不会太差。

3.李玟《跳舞街》(原唱:陈慧娴)

都这么多期了,CoCo终于要放大招了。其实CoCo虽然是香港出生的,也会粤语,但粤语歌其实算是她的短板。CoCo最强的其实是英文歌,其次到国语歌,粤语歌适合CoCo展示十八般兵器的反而不多。

而在这带着镣铐跳舞的情况下,《跳舞街》绝对是最能发挥CoCo的优选之一。事实上,从开播第一期始,我就期待她什么时候放大招了。致敬港乐,又是CoCo,不让她表演一回《跳舞街》,说不过去的。

4.刘惜君《挑战》(原唱:黄敏华)

先表明立场,CoCo vs 刘惜君,CoCo;《跳舞街》vs《挑战》,《挑战》。

不知道是现场与音源有不同,还是大家太钟爱《跳舞街》,对《挑战》太陌生。其实在广东,《挑战》也是炸街、炸车载音响的经典选曲之一,歌曲的质量上,并不比《跳舞街》差太多的。当然,原唱版本作对比的话,80年代的陈慧娴一把靓声劲无解,当然是更多人心水的。

但是,单纯这一版的《挑战》,我个人觉得真不比CoCo的《跳舞街》差。刘惜君的声音其实是很靓的,但她很多时候飘好气声,很少有这么“实”的表演。

但这一首《挑战》不一样,你不可能用气声的,因为没人会喜欢“喘着大气说挑战”,所以刘惜君用了非常有力,非常扎实的方式,用一种很有力量感的方式将她的声音表演出来。而这带来的效果,则是将刘惜君的靓声更push出一种“亮”的特点,尤其是歌词韵尾额外发力的“电”、“天”、“先”、“坚”,“勉”、“添”,wu~huu~,又响又亮,但一点儿都不尖,听得让人触电一样。

大比分输《跳舞街》,反正我是有点难理解的,残念。

5.张智霖《等》(原唱:陈百强)

《等》,Chilam唱这种情歌,很适合,一场85分往上走的精良表演。毕竟是飞行嘉宾,选曲肯定是自己晒一下实力的。最后的处理,不吟唱,是讨巧了,但无伤大雅。

6.李健《城市足印》(原唱:徐小凤)

又取巧了啊,健哥。没啥好说的,你让我打分的话,80、85,都能打,不能说这个表演不好,但不可能赢《圆》的,就没道理。

7.周笔畅 《圆》(原唱:AGA)

AGA在16年发的歌,绝对的新港乐了。周笔畅的演绎,绝对是优秀的,没什么好挑剔,就是,emmm,还是选些老歌吧,看来大家都不怎么喜欢新港乐,毕竟这都能输《城市足印》的。

8.王源《如风》(原唱:王菲)

一首听得过去的演绎,于演唱者而言,只要你不拿天后原版的出来碰瓷,有这个质量,算差不多了。

9.杨千嬅 《如何掉眼泪》(原唱:郑秀文 )

看到一个评论,说杨千嬅很适合唱这种“痴情勇女”的歌,想了一想,一语中的。有一个冷知识,其实杨千嬅出道时是“小郑秀文”的,杨千嬅选郑秀文的歌来演绎,也算是放大招了。我觉得是杨千嬅本季节目目前仅次于《高山低谷》的演绎了。

10.李克勤《飞花》(原唱:李克勤)

没啥好说的,李克勤唱《飞花》,理论上是输不了的。论音乐质量,也是下半场第一的有力竞争,输《如何掉眼泪》,理解不了。或者你找Sammi来,两个联手,可能有机会斗一斗吧。

只能说这一期的赛果看不懂,不过综艺节目,节目组总要搞效果的,双黄蛋大家一起上台唱,能理解。

不过音综节目,只要节目本身能一直输出高质量的音乐,对于我来说就完全OK。这一集一共十首歌,有七、八首是质量合格的工艺品,有三、四首是能加入歌单的,这确实已经足够让我满意了。

边看边更:

毛不易《孤独患者》VS 炎明熹《心淡》

论歌,我更喜欢《孤独患者》;论本场演绎,我更喜欢炎明熹的《心淡》,独唱的Gigi在发光。

李玟《跳舞街》VS 刘惜君《挑战》

虽然刘惜君的唱腔和造型都很符合80年代的氛围,但没办法,这个曲风就是Coco的主场啊,感觉她只用了七成功力就点燃了现场;

当然,这一轮我个人最爱的歌曲和演绎是:张智霖《等》。

李健《城市足印》VS 周笔畅《圆》

这两首的演绎都挺好的,但我个人更喜欢《圆》这首歌,所以我会投周笔畅《圆》。

李克勤《飞花》VS 杨千嬅《如何掉眼泪》

这两首都没得说,好听!简直就是那个年代劲歌金曲的颁奖舞台;如果必须选的话,我会投杨千嬅《如何掉眼泪》,因为这是郑秀文的歌,这更让我想到那个百花齐放、天后乱斗的繁华年代。

综合:

本场整体都是水平之上的表演,我个人最爱的两个舞台:

张智霖《等》、全员《下一站天后》

最大遗憾:为什么最后《下一站天后》不把隔壁的Twins请来!!!

谢邀!

第七期的歌都挺好听,毛不易唱的那首《孤独患者》简直唱的他自己,这首歌在知道毛不易要唱的时候我特意去听了原唱。

发现我竟然听过(不可思议)

这首歌,如歌词一样,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需要声嘶力竭,只需要让人感受到那种克制内敛的心碎就够了。

这首歌,是港乐,但不是粤语……,但确实是港乐。

就像之前毛不易说的,他觉得港乐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包容性和歌里的感情很细腻。

一些不为为众人关注的感情也可以在港乐里出现。就像这首歌,不声嘶力竭不证明不难过,有的人就是性格内敛,不要忽视不外放的细节

不要过于执着于高音,这首歌是: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

我知道可能高音更能叫醒耳朵,但这首演唱的细节,是绝对能经得起反复推敲的,能听到一个情感内敛的人,内在的挣扎,就像演员的哭戏一样,不是歇斯底里才叫哭,强忍眼泪,悬而未滴的倔强也是哭戏。

这期节目终于一改低迷,好看了很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选歌有意思多了。

比如《心淡》、《如何掉眼泪》、《圆》,都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单曲循环。

而《心淡》《如何掉眼泪》最好的版本,都诞生在10年前Wyman作品集的那场演唱会上。

前者,彭羚和容祖儿平分秋色;后者则是Sammi感冒后登台的演唱状态,无比动情,唱得人心碎。

具体到这期节目,这三首歌都被演绎得可圈可点,我们具体来看。

1.Gigi演绎《心淡》,有超越年龄的领悟力和细腻处理。

她诠释这首歌也非常用心。

光是与原唱容祖儿视频通话后,歌词上那密密麻麻的批注,就看得出小姑娘既有天赋又勤奋。

但不足之处,是缺乏阅历沉淀,唱得有些工整匠气,少了那股真正豁出去的情感张力。

要知道,祖儿的版本是想放开想遗忘却又夹杂着伤心苦痛不甘的无奈心情,想心淡而不得。

前面提到的彭羚、容祖儿合唱版,则是两个不同年龄心态女人的对话和碰撞,彭羚是真正的心淡与从容,有时过境迁的释怀,仿佛在劝慰当时唱《黄色大门》泪流满面、还没走出来的祖儿——苦冲开了便淡。

只不过对17岁的炎明熹来说,唱成这样已经很好了。

希望节目组多给她一点独唱机会,截止目前只有一首《蜚蜚》一首《心淡》,真不够听。

2.“选歌担当”周笔畅,这期选了AGA的《圆》,之前歌单曝出就很惊喜,很好奇她会怎么唱。

没想到比我想象中还要唱得细腻、婉转、有层次,造型也是打破常规、前卫大胆,一些字句的处理尤其优雅凄美,比如副歌那句:

本身粤语版填词,贯穿圆、缘、完、愿等粤语读音相近的字去讲恋情难以圆满的变化,含蓄晦暗,耐人寻味。

尾端加入英文版《Wonderful U》作结,就有种冲破世俗框架、直抒胸臆的升华味道。

非常精彩的舞台,听完意犹未尽。

但兴许这是一首小资文艺的歌,缺乏通俗流行那种大开大合的起伏,对长沙现场观众来说,还是相对陌生,不太吃票的。

于是,笔笔输给了粤语歌硬唱成国语、浓浓晚会风的健哥。

诚然,李健音色流不用多说,任何歌在他的处理下,都有春风化雨、抚慰人心的效果。

只是在这个节目上,我对他的选歌和演唱处理,实在有些审美疲劳了…

有类似感觉的,还包括选歌躲在舒适区的毛不易。

3.节目组终于意识到此前编曲拖后腿的问题了。

这期好几首歌都干脆删繁就简,回归粤语歌原版味道。

这种思路是对的,比如杨千嬅这期的《如何掉眼泪》,就比此前一顿瞎改的《无条件》《勇》要好听太多。

前奏串入了自己的《火鸟》,很贴切,两首歌的意境本来就有点姊妹篇的味道,也都是两个伟文的词,陈辉阳的曲子。

整体演唱过程中,细腻深情,层层递进,让人泪目,是我心中的本场最佳。

说起来阿Fa那直给的叙事嗓和现场感染力,就已经保证了整首歌的演唱质量。

歌词也是字字珠玑。

谁还没有非常卑微爱一个人却爱而不得的时刻?

谁还没有“欲哭找不到根据、自知身份都不对”的瞬间?

Wyman太会写了。

十年之约今年还会兑现吗?

4.其它歌曲,不展开写了,大致聊几句。

张智霖的《等》、李克勤的《飞花》,都是本期我比较喜欢的耐听作品。

张智霖颜艺俱佳,共情能力极强,一开口就被吸引,要是能常驻就好了;李克勤则一如既往的稳、准、强。

另一位飞行嘉宾王源,选唱王菲的《如风》还是稚嫩了些,听得不痛不痒,不难听但不入心。

节目呈现效果,就像置身家庭KTV,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孩在大人面前表演一首成熟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临摹感,没听出感情和对这首歌的深刻理解。

5.在无内地音综可看的情况下,这档背负各方期待的节目,还是独树一帜的,更是《天赐》《为歌而赞》等流量取向的糊综压根比不了的。

真心期盼后续几期录制,继续保持这样的选歌取向和改编审美,不至于像前两期那样,看得人昏昏欲睡、形同嚼蜡。

6.下期飞行嘉宾是杨丞琳、周柏豪,看选歌,好几首歌还是有一定期待值的。

最后想说,节目进入后半段,即便知道几率很小,还是dream一个陈奕迅、容祖儿决赛集结,王炸收尾。

这是第一次先到QQ音乐听了歌曲,再到翡翠台看节目。比起第六期的正常,第七期看起来是不咸不淡。

前面几期的回答我一直在吐槽李克勤被编曲推动,几乎首首歌的副歌都给出120分的迸发力,于是把傻女唱成傻佬,把红绿灯唱成路怒族。这次唱他自己的《飞花》,总算正常了,就和以前开演唱会的现场版差别不大。

但是炎明熹唱《心淡》,却又少了几分本来应该有的撕心裂肺的感觉。到最后“送我来回地狱又折返人间,春天分手秋天会习惯”这几句,似乎还带一些假音,没有了原唱那种稳和连贯。心淡并不是秋风扫落叶,而是每天春天,岭南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萌发新芽之前,把前一天的树叶通通褪掉,在急剧的肃杀之后迅速翻向新的一叶。所以,用不着悠扬,用不着哀怨,一次过冲刷掉就好。

Chilam唱《等》,改变了当年陈百强在电影《圣诞快乐》里面那种等得到圣诞礼物、等得到爱情的希望,成了失魂的中佬,离血癌之歌《遥远的她》只有五步了。麦浚龙唱情歌虽然低落,总是有种绝地反击的执念和暗力,就好像谢四当着记者骂狄波拉新欢一样。而这个版本的《等》,给人感觉是飞机师准备找个山沟把飞机开成自由落体。是不是编曲人员前段时间太关注新闻了。

毛不易唱《孤独患者》,王源唱《如风》,周笔畅的《圆》都恰到好处。令人继续感到惊艳的,还是李健。每一次夸李健,我都能找到不同的理由。这次他用国语唱《城市足印》,居然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城市足印》并不是要拿去和小凤姐的原唱比,而是李健的音乐诗人的特质,与《流氓大亨》和《城市足印》完美融合。

1986年TVB电视剧《流氓大亨》,主题曲就是非常悠扬的《城市足印》。这首歌的风格更似是区瑞强。如果单看剧名,可能潜意识会以为主题曲一定是铿锵有力、雄纠纠气昂昂。但这部剧巧妙之处就在于,片头一开始,是最后一集男主角万梓良在病房抚摸女主角郑裕玲的画面,然后再切入另一个女主角恬妞刚刚从大陆落香港出火车站的画面。把剧集慢慢看下来,观众就会发现,几十年的恩怨情仇、每个角色的跌宕经历,都与这首主题曲非常契合。

《跳舞街》是电台播放频率很高的一首经典粤语歌。八十年代特别多这种节奏感强烈的歌,例如《酒杯敲钢琴》,这与当时流行的夜总会、歌舞厅有关。由于大陆一直流行日总会(成日唔系总结就系开会),所以这类夜总会情景的歌曲总是有听觉上的冲击力。

但是,本来连续几期都擅长唱跳的李玟,唱这首《跳舞街》有点怪。最明显的,是咬字相当不清晰,使整首歌失去了原唱那种爽朗和动感,似乎跳舞跳到手Kwung手、脚Kwung脚的地步。

刘惜君选的《挑战》,有点催眠。这首歌或者有历史意义,但是听过的人不多。这首歌现在听来,和大陆的晚会歌曲没有什么区别。对比八十年代的很多节事活动主题歌,实在不突出。

前面已经说了周笔畅的《圆》属恰到好处。可能这个问题下面的其他回答觉得这一期的歌比较新,就是因为有这首歌。实际上这首歌已经很旧了,AGA江海迦的歌也有好几首是热门的,只是北方的朋友听得少而已。

芒果台终于在最后的大合唱选对了歌。《下一站天后》是真正意义上的“万人大合唱”的曲目。无论是少女唱,还是中佬唱,都能唱出“在百德新街的妇女(王祖蓝版本),面上有种顾盼自豪”的亲切感和自豪感。重温一下以前Twins的演唱会,就能领略到承平年代人们对广东歌的热爱。

不过我要问的是,内地什么时候能通关去香港自由行?不要让大湾区沦为地图。

《声生不息》播到第七期,越来越没有观看的胃口了。

北方对广东歌的认知,不是脱节,而是跟粤语地区截然不同。观众可能觉得广东歌完全没落了,实际上广东电台、广州电台每个礼拜都还在播香港最新的派台新歌,有时可能是当天刚刚上架的,其中不缺一些只能上ViuTV的歌手。 广州珠江两岸每到周末就有人在海皮露天唱粤语歌,还有不少线下的演唱会(B站可以搜到,例如港乐讲乐,轩嬅祖臣)。电视台会觉得广东歌要像晚会歌曲那样飙高音、练唱功、耍技巧。实际上在2000年前后十几年最繁荣最承平的光景,也就是KTV、CD最流行的时代,广东歌随街可听,人人能唱,使听众产生共鸣的是歌词,是旋律,是歌曲呈现的故事。

所以,每一期《声生不息》看下来,总不免觉得:为什么会选这么三尖八角的歌?为什么要编曲编成老母都唔认得?为什么歌手要加插这么多私货?为什么唱出了与原唱甚至是歌曲包含的故事离天百丈远的感觉?

TVB曾经做过一个节目叫《流行经典50年》,里面起码一半的演唱者,唱得很业余,但是选的曲目以及唱的人,无一不是勾起观众美好回忆的,起码不会像《声生不息》这样,令人看了第一期就不想看第二期,第三期看没几分钟就想转台……

《声生不息·港乐季》ep07第三轮公演——港乐与我的城市人生(下)

偌大的城市里,必定会有沸腾的烟火气与喧嚣的人群与过客相伴。不管是无意前往,亦或是慕名而来,我们都能看见命运般的人生。

城市的人间连续剧不过只是一些单一的剧本和套路,可处处流露着感动。因为每一个曾到访的城市,都有一群认真生活的我们。

炎明熹《心淡》VS毛不易《孤独患者》

我投炎明熹。

炎明熹终于能有第二次独唱机会了。透过这几次演唱,我发现炎明熹的声音里有一种她现在这个年龄阶段人少有的豁达。她每一次唱歌都给我一种从放不下到放下的淡然,包括这次。只不过,这次的看淡更空灵了。

毛不易理论上应该是能唱好这首歌的,毕竟声线也合适。但效果却大相径庭,可能也证明了这首歌很难唱出自己的味道。反正我听过的翻唱版本里没一个让我满意的,毛不易这版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李玟《跳舞街》VS刘惜君《挑战》

我选李玟。

李玟又唱了一次快歌,并且这是目前为止她在这个舞台上唱快歌最好的一次。

刘惜君今天算是突破了很多人认为她只会唱慢歌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了解过她做独立摇滚的人都应该知道刘惜君是有这方面的潜能的。她输就输在作品知名度不够高,而李玟选的歌是很热门的歌,并且二人表现都不差,观众一般会选那个热门一点的作品。

加码演出:张智霖《等》

一个还算不错的表演(今天这10首都不差),设计得也很用心,但是不过只是泯然众人的版本。

周笔畅《圆》VS李健《城市足印》

我投李健。

如果有可能,我想弃票,因为这两人是这个节目里观感最好的两个歌手。而今天两位的表演算是把以往的选歌和改编套路发挥到了极致。

周笔畅今天这首歌对于大多数内地观众来讲绝对是陌生的,甚至可以算是港乐的新歌。她演绎了“热恋——争执——分手——伤心”四个情感的变化,颇有一种“月有阴晴圆缺”的感觉。总得来说,就是选曲新,演唱新,同时又没有丢失掉港乐的原汁原味。

今天李健的选曲是三公所有歌曲里最贴合主题的。本身这首歌就具有很浓厚的人文关怀,原唱徐小凤本身就是一位古典范儿非常浓重的歌手,李健何尝也不是呢?

相比让李健费心思去练粤语,我更愿意让李健用不同的乐曲打组合拳。像这首歌的前奏,套用了非常经典的作品《哭砂》。

加码演出:王源《如风》

或许是独唱的缘故,这次我听王源的粤语发音感受到了一些瑕疵在里面。但整体发音没问题,不影响演唱。听他这版《如风》,编曲里的那些迷幻色彩就像是薰衣草的那个紫色,很梦幻。眼前真有一幅少年站在薰衣草花丛中迎风张开双臂的画面。

杨千嬅《如何掉眼泪》VS李克勤《飞花》

我投李克勤。

杨千嬅这首歌,中规中矩吧。一个小惊喜就是前面融入了自己的那首《火鸟》。不过既然说到这首歌了,就不得不提一下那张同名专辑《火鸟》了,概念性极高可知名度低得可怜,杨千嬅要是从里面选一首歌拿来唱该多好。

李克勤终于唱《飞花》了,他说希望大家能听听自己的其它作品,但真正了解李克勤的人是知道他有很多作品都很耐听的。我顺手推荐一个《深深深》吧,这个歌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李克勤队独唱部分个人内心最佳:李玟《跳舞街》

杨千嬅队独唱部分个人内心最佳:周笔畅《圆》

第三轮公演从观众反馈来看,是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的。毕竟三公录制的时候节目已经播出了,观众之前的一些反馈节目组肯定是认真对待了。但我有一点其它想说的,就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之前五期时候每一集前面都有那种意境非常浓厚的片段,并且节目中间还会有一些港乐的科普(当然四大奖项那块错得太离谱了),而到了三公这两期却没有了。我还是希望节目组能把这种东西再加回来,怎么说这些东西有比没有好。当然要是这东西做不到严谨的话,就别加了。

跳舞街比披荆斩棘版好多了,当时我感觉披荆斩棘的哥哥版跳舞街太乱了那个舞台。

然后下一站天后这次这个阿娇阿sa没有出镜,明明原唱就在长沙却没有出镜,前面节目放了陈慧娴的原声,放了黄家驹原声,没有放这个甄妮罗文的原声,这次阿娇阿sa原声也没放。

更新一下,或许节目组看到了我的话,终于有和阿sa阿娇合唱的活动了,

阿sa阿娇也发了段这个下一站天后这个视频,说是可以进行联动合唱,顺便说一下,之前我说过冯提莫能否参与乘风破浪,冯提莫是这个活动的领唱团成员。

补充一下,我之前想要财神到,终于有了。晚上看电视发现这个加码时刻的ost 为财神到,当时我最早想要听财神到,真来了。

然后电视版还有郑秀妍,郑秀妍真上电视了。

我很喜欢李健的独特风格和声音。他的嗓音是独一无二的美好,说句实话他唱学猫叫,我都会觉得好听。

但我不喜欢他直接拿粤语词唱国语,你自己听不觉得难受吗?连韵脚都不改,会让人觉得顺畅?粤语中的“人”、“因”、“心”、“紧”、“近”是押韵的,而普通话里这几个字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不会让人觉得舒服的。

而且你觉得他这样做对港乐,粤语歌坛会有起到宣传作用吗?这等于一个抄袭歌,跟我说能对原作能产生宣传影响,你自己信吗

当年梅姐能下功夫练唱日语歌,哥哥也为了拍戏苦学普通话。去年上批哥,乐夏的Ricky为了beyond的歌唱粤语一点口音都没,安琦毛毛也有很大进步,怎么到了李健你就要用这么“委婉”的方式去唱呢

填词是港乐最重要的部分,黄霑曾说过不会让人随随便便碰自己的词,这个节目作为一个献礼节目,要的就是宣传作用。他拿梅姐,小凤姐这么经典的歌生硬地转成普通话,因为大家都喷他粤语不标准就开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负责的行为。我能接受塑料粤语,就等于别人对我普通话不标准的包容。我能接受他自己重新对这首歌填词,填一个国语版,写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感受,但我就是不能接受他的生硬转词。

1.女上司的崩溃时刻

听张智霖在唱《等》的时候,一直在走神。

走神是在想,如果换成陈小春那把「备胎嗓」来唱,会不会更合理一些。毕竟张智霖太帅,也太端着,很难映射他会「这一生 你的心里满哀困」。但朴实诚恳的陈小春就太合理了。

《祝君好》也是。在我这里,陈洁仪曾比特的版本,都比他的原唱版本有说服力。「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可能就需要把自己放在低一点的位置。但这张脸很难相信他会放低。

就好像Eric Kwok自承,为何选择曾比特来唱《我不如》,是因为想要一个新人的形象——熟脸且成名的歌手,唱此类「下靶」情歌就天然欠缺了一点说服力。

又想到了杨小姐与郑小姐。

她俩大概是港女的一体两面:中环写字楼上班时是郑秀文,下班回家卸妆后是杨千嬅。弱一些脆一点,确实会更能共情些。所以杨小姐肯定更加「私藏歌单」一些。

但《如何掉眼泪》和《高山低谷》,让硬而精致的郑秀文突然显露出「卸妆时刻」,就会天然更有故事性。

不是说杨小姐的版本不好。只是我们确实太少见到「女上司的崩溃时刻」。

2.唱自己与唱别人

炎明熹vs毛不易,在我这里会选择毛毛。

甚至毛毛这个版本可以和陈奕迅比一比。陈奕迅的《孤独患者》是「快来看啊我神经病了」的躁郁症患者自白书,要对外界喊话。毛不易是拿手术刀解剖自己,嘟囔着「噢我是不是这个样子」,没有向外沟通的意思。要更变态一些。

炎明熹的《心淡》也算好。高潮处唱出来了「心不甘放不下」的味道。

以及,拿「付清账单」来比拟爱情,可以说非常「城市人生」了。

P.S 好奇,这个主题怎么没有人选《陀飞轮》?能把「发票」写进歌词里,大概也只有在香港才不违和。

这两首是「唱自己」。杨小姐那一首也是。

李克勤《飞花》则是「唱别人」。

如果拍MV,画面大概是李克勤作为酒吧歌手旁观卡座里痴男怨女。

但是故事感也是满的。大概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也需要从第三人称来释放,才更隐秘。

所以这首歌确实不能是「皮鞋」。皮鞋就是「唱自己」了,不是李克勤的射程。

李健在我这里不属于这两类。他太优美了。

3.什么构成了王菲

这是听王源唱《如风》的时候,脑子里飘过的问题。

在内地,构成王菲的肯定不是《容易受伤的女人》《多得他》。《如风》《人间》《天空》可能也不算。

构成王菲的,可能是《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只爱陌生人》《流年》。最终以「一颗尘埃随风飘飘荡荡」作为神话的收尾。

构成杨千嬅的,确实是《野孩子》《勇》《少女的祈祷》《可惜我是水瓶座》,是「长岛冰茶换我半晚安睡」。虽然抖音上更红的是「一吻便杀一个人」的《处处吻》。

构成宁静的,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足矣。

4.音画分离

把李玟《跳舞街》的画面换掉,只听声音,简直听不出来这是一首快歌。每一句收尾的每个字,声音都在往下坠。「人动歌不动」。

绝对算「音画分离」。《半点心》《Monica》也是。关掉画面的话,声音里的故事并不连续。是上下文并无关联的几段情绪,强行拼凑。

刘惜君算「歌动人不动」,听感还更好些。

5.为啥没人选古巨基

节目进行到现在,香港的几大天王天后基本都被选过了,怎么没有人选古巨基啊?毕竟也连拿了4年TVB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手。

许冠杰老爷爷也只选了1.5首。

还有郭富城、陈慧琳、彭羚,是不是也应该选一选。至少提一提。我可是把这档节目当成香港歌坛纪录片来看的。

更新:刚看到四公歌单,周笔畅选了彭羚。果然是「跟着笔笔学粤语新歌&冷门歌手」。

所以,本期个人选择:

1.毛不易《孤独患者》

2.李克勤《飞花》

3.刘惜君《挑战》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就简单说一下这一期我喜欢的舞台和不喜欢的舞台吧。

炎明熹《心淡》

这首歌从音乐性来看,是一首比较“大气”的苦情歌,旋律跌宕曲折,情感大起大落,原唱容祖儿的版本已经深入人心,炎明熹选这首歌来唱确实是一个挑战,炎明熹的声线与容祖儿相比,少了一些厚度和共鸣力,声压也不如容祖儿的强。炎明熹给我的感觉,是唱功、技巧“加强版”的王菀之,炎明熹的音色和王菀之很像(不是故意比较,纯粹是个人感受),但炎明熹的声线比王菀之更有穿透力,所以炎明熹演唱《心淡》难度不小。

容祖儿的版本是充满华丽的张力,声压和高音强大而稳定,情感饱满洋溢,容祖儿的版本是“放”的状态。而炎明熹的版本是“收”的状态,她在演唱时尤为克制,更“小心翼翼”,从主歌到副歌,明显是“收”着来唱,但炎明熹对整首歌的处理不缺乏张力和层次感。尤其是主歌平淡的语气陈述,要唱得动听唱出味道有难度,而炎明熹处理得相当好,可以感受到咬字陈述时语气的装饰音,咬字轻重的处理、情感的微妙变化。

可能有人说,炎明熹在这首歌中的副歌部分,高音爆发力不如容祖儿,从声音的爆发力来看,炎明熹确实稍逊一筹,但从情感表达方面,炎明熹丝毫不逊色于容祖儿,她恰当地抓住歌曲的核心和精髓,苦楚—无奈—醒悟,恰好把整个心理过程表达出来,感情方面是很到位的,总体来说,炎明熹演唱的《心淡》足够打动我。

这一期我认为较差的舞台是王源的《如风》

王源改编的《如风》太阴柔了,比原唱王菲的女声更阴柔。原曲的节奏抒情又明快,吉他、鼓点、贝斯、键盘形成层次分明的背景音墙,加上王菲穿透力十足的声线,原唱更有冲击力更直达人心。这首歌编曲做减法,改变了原曲的意境,按理说,编曲做减法更能突出人声,如果人声能撑起来就没问题,人声拉垮的话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版本的问题在于王源的演唱,没有撑起这首歌的改编,原曲的演唱更“实”,但王源的演唱是“虚”的,大概是想表达歌曲的“飘渺”吧,降Key加上节奏放慢,王源的人声部分听起来有气无力的感觉,弱弱的,尤其是副歌部分,没有“来又如风 离又如风”的洒脱劲,失去畅快淋漓的感觉,显得寡淡了,个人更喜欢原唱的洒脱自如。

这一期有惊喜也有遗憾

《等》

张智霖毕竟也是歌手出道,这首歌应该没什么难度,但是他唱功一般,就不要把慢歌再放慢来唱啦,那个节奏我有点听不下去,这首歌毕竟太多珠玉在前。如果是林晓峰来唱,可能会好些,林的嗓音会厚一些。

《跳舞街》

听音频还可以,看电视时就感觉,coco就是在最后动了一下腿,前面全部都是双腿钉在舞台上“跳舞”的。舞台效果一般。

但居然拿了奖。

这首歌又让林敏聪出场了。粤语歌不是只有伟文们的,不要再纠结这两位了,多看看其他宝藏填词人吧,林敏聪绝对占得上位置的。伟文们只是在某个时段和某些歌手的化学反应互相成就,把眼光放宽点,多看看我们广东歌的其他填词人吧。林敏聪(的歌)已经红了几十年了,他的歌还是很能打,也很能讨你打!

《挑战》

这首歌从没在电台听过。从没在TVB听过。在很遥远的时代,连有线电视都没有,靠无线信号看电视的时代,在广州的电视台,在某一段奥运狂热的时候,反复的播过。

这么冷的歌,又有强烈的背景刻印,我觉得有些无聊。

唱功比原唱好,但没有原唱有活力。歌是励志的,但是舞台效果….我看到那些伴舞穿的怀旧又一脸木然,真的没什么意思。

《圆》

这首歌没有赢,我觉得是,我觉得是,就是……

就不是比歌,而是比人。

全晚最佳。至今的最佳。

笔笔的造型比之前好了。但应该可以更好。

《孤独患者》

我这种中年家庭妇女对这种歌已经免疫了。那些细细碎碎的小心思,那些蹲在角落里数沙粒的时刻,已经不适合我这种俗人。

《如风》

这首歌好像很适合王源。粤语应该是有用功。

《城市足印》

这是一首很少会翻唱或者翻听的经典歌曲。

因为太经典,小凤姐也很经典,所以原唱是不能超越的。

李健唱出了不一样的版本,

唱的是很好,把粤语词直接唱成了普通话,音调是对的上,但是你不拗口吗?

虽然都是中文,但是普通话念出来,真是很违和,如果盲听的话,大概会想不到是这样的词吧

”街中每个人…皱著眉心…看落也不要紧…冷冷的双眼…那曾会知道…“

如果稍微改一下会更好

”街上每个人…皱着眉头…看着也没关系…冷漠的双眼…何曾知道…“

我不知道改动一点会不会和节目的本意有冲突,但是歌曲本身一定要用普通话唱的话,改一点效果会好很多,已经唱的很好听了,因为用词的违和糟蹋了歌曲本身有点可惜。

《心淡》

翻唱热门歌,改动不大,就….唱的再好也是听完就算了。听回音频,好像用这种唱法有点hold不住。

还是喜欢她去年比赛唱《爱情陷阱》

李健老师,直接唱普通话的歌没关系;唱发音不标准的粤语歌也没关系;但是屡屡这样用普通话唱粤语,实在让人无语,明明就是投机取巧。

如何评价周深在《时光音乐会》第二季第七期演唱的《好春光》?

很喜欢周深唱这首歌时的状态,自由,放松,享受音乐。支持他的初衷就是希望看他全身心投入音乐的样子。这首歌,一开始真是感受到春光烂漫,喜气洋洋的,如果就这样唱完整首,不失为一个极好的live,然而有才气的音乐人就喜欢玩,荒井又对爵士情有独钟,周深唱爵士又有那味儿,所以这算一拍即合?转爵士的过度稍长了些,让人有那么一两秒的走神,但之后就是很吸引人的爵士,自我自由,干脆利落的结尾和pose也很有爵士味。只不过周深更多了几分诙谐可爱有趣,少了几分优雅嬉皮。看完了这个节目,电视机前的我忍不住鼓掌喝彩。好一个 更多

参加「第七期母婴创作者训练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是从第一期参加到第七期的老学员,对这个问题真的是感慨万千。从最开始的学员变成了导师,回答被出版社编辑看到,出版了一本畅销育儿书,上了真人秀,还幸运的参加了站内的各种大项目:好物100测评、圆桌、年度芝士影响力颁奖礼……我想说,参加搓米问答亲子举办的母婴创作者训练营,是我三年前最英明的决定,没有之一。它教我的,不仅有创作的态度,还有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我能给训练营付出的很少,但是训练营教我的太多了,终身受益。我刚开始在搓米问答写作的时候,沉迷于八卦狗血的话题。我写过一个在厕所听到的 更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如何评价《声生不息》第七期?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