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4S店换个说法。
现在原材料涨价,零部件涨价,人工涨价,销量因为疫情还锐减,成本压力上升到企业都要裁人来开源节流了,本来要涨价10%才能有之前利润的,但是国家出了这个新政策,购置税减半。企业综合考量,车价不涨,只是取消之前的优惠政策,总的来看您还是占了便宜的。而且现车不多,欲购从速啊,否则考虑久了就更提不上车了。
如果美女销售面带微笑,用这样的说法会不会让消费者好受些……
………………
……………………
呵呵……………………
消费者当然不会认同以上说法,凭什么国家两部门对消费者的让利,让到了车企身上?
车企面对着种种困难,难道消费者在疫情下就不困难吗?你们车企开源节流,我们公司还不是在统计人员名单,准备挤挤水分呢……
话题回到投诉消协这块,消协还真的无权管理车企的定价权,更别说取消优惠价格了,优惠两万、优惠三万或者不优惠,都是由市场规律来定。
某些4S店之所以现在敢涨价,就是因为询价的人,想买车的意向量现在大于产能量。也就是说,问的人多,但是就是你给钱了,也不一定能马上提到车,所以待价而沽就出来了。
因为我是汽车行业的,上海六一复工,我一个朋友是某外资tier1的上海工厂总经理,前段时间还聊起来供货的问题,简直就是一肚子苦水,工人不足的问题难解决。
为了赶生产,特斯拉上海工厂现在还是处于闭环生产,要开两班。上海通用也开始准备两班倒(加夜班),要求供应商提前做好准备,来弥补之前的产能缺口。因为整个四/五月,和上海相关的零部件、车企基本都是成规模停产,后面给出的生产计划就是全天,全月无休。
我之前一篇回答也说过,汽车几万个零件,基本关键零部件都是缺一不可,所以作为零部件加工重地的上海及其周边停下来,意味着全国汽车行业都要受到严重影响。
从产能不足到有足够的现车库存来应付订单,人员调配,材料供给恢复都会有一个过程,估计还得两个月的时间来缓冲。
所以说,应该不仅仅是文中说的日本合资车,基本现在大部分4S店应该都是涨价地有恃无恐,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车,反正现阶段供不应求,傻子才不涨价。如果供大于求,为了要促销,自然优惠力度就大了。再说汽车旺季(打折季)也是金九银十,还是稍微等下吧,国家的优惠政策也是到年底的,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当然如果你特别刚需,618要结婚,就是要买车,那就买了,早买早享受也是生活策略的一种,就是别关注后面几个月的活动了,因为不了解就不会心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赛那上市前,被捧上了天,加价的舆论甚行。后来产品真的上市了,发现3万、2万甚至不用加价了。为什么?消费者也不傻,你产品不值得加价,消费者根本不会买单。
以前燃油车时代,强势产品没有优惠,甚至加价,因为卖方市场,还是有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毕竟我国的消费者基数摆在这边。
但现在的新能源,用户运营、直营模式、固定的产品定价策略,让很多信息买车非常透明,消费者也逐渐开始习惯这样的模式。对此,新的模式用户也不免拿来与传统定价模式作对比。
明降暗升,看似得力,但长久不了。现在房地产、车市环境不景气,还搞这样的操作,没有不透风的墙,时代的洪流会把这些人淹没。
被打脸的回答:
国家:近期经济疲软,消费不振,我看你们销量大幅下滑,扶你们一把,购置税减半吧。
某车企或某4S店:我觉得自己还很行,我销量下滑绝对不是我自身的原因。减免的购置税我眼红,怎么可以便宜了消费者呢?赶紧涨价!
消费者:你要不要再好好捋一捋你自己的想法?你眼看着就要人设崩盘了,还在这迷之自信?!
隔壁比亚迪都快杀疯了,国家扶你一把你还装上了?22万的价格提汉DM-i不比雅阁香十倍?
日系在国内市场眼看着要崩盘,看来不是没原因的,一点儿都不无辜,活该。
加价提车这种事,他加价,你完全可以选择不买啊,谁愿意当那个大冤种谁去当。这种事情,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某些消费者眼里,加价的车才是好车,不加价他还不买呢。
要不然怎么叫大冤种呢。
还能怎么看?日舔要去舔,谁也拦不住不是?
交了定金你要是临时提价,那法院工商局见。
没交定金,或者交的意向金,退了换一个店,再不行换个品牌不就得了?
硬是要去舔,还能怎么看?吃瓜看呗!
至于联合涨价,不买行不行?既然政府不想管又想促进消费,那就别惯着他们。让政府跟4儿子都落空就好了。钱在你口袋,就不让他们得逞。
这个政策出来时,我和朋友聊天,说到了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政府想促进消费,减半购置税,肯定有会有一些4s店涨价,想分一杯羹,只是看会涨多少了,当时说的,可能会和消费者五五分账。
比如减6000,他涨个3000。或者本来优惠2.5w,现在优惠2.2w。对吧,他这款车的指导价没变,但他的优惠可以变啊。4s店也有理。
但现在看来,4s店是想全吞了。呵呵
我们也说到了,如果有4s店涨价,必然会有人曝光到网络上,引起热议,但是不知道政府会怎么处理。当然,个人肯定是倾向于政府能及时处理。不然,减税,利益还是被企业截流,落不到消费者。
我只想说,政府为消费减税退税,以为利益会落实到消费者身上,那是把部分商家们想得太好了。不多说了,看后续。
消协说的确实没问题,经销商确实有定价权,但是选择权在消费者手里。
优惠后车价+服务费(可能有)+贷款手续费(可能有)+购置税+保险=落地价格
消费者需要比的是落地价格,而不是其中某一项。经销商减少车价优惠,导致汽车市场竞争力不足,销量下降的后果他也得自己承担。
我不太理解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
即使没有购置税减半的政策,4S店也可以选择把原来的优惠减少,甚至各种眉目加价卖车的啊!这就是市场行为,跟政策一点关系也没有。
同样的,汽车的消费市场又不是只有这几家缩减优惠或者加价的4S店,作为消费者,觉得优惠不到位,那就选另一家就是了。人傻钱多,甘心被韭菜的,谁也救不了啊!还要怪政策制定者吗?
依我来看,这次政策本质就是刺激老百姓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加上国家补贴一部分,完全就是利好车行的,跟你一买车的有什么关系。
购置税减半无疑又是一逻辑不清的政策。
前几天油价上涨及各项政策的解读。
2020补贴政策延期我当时就不太看好政策效果。
这个购置税减半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燃油车销量冰点,要暂时性的挽救燃油车的市场吗?
如果是这个表面因素,那么这个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算是中规中矩,以往也用过,这次无非是再用一次,无错。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电动车补贴末年,必须要考虑现在电动汽车挤压燃油车销量这个大前提。
电动汽车为啥补贴末年这么火爆?
除了电动汽车电耗低廉,和油价飞涨这两个表面因素之外,还有贴着补贴末年趁有补贴和减免购置税的双重优惠的捡便宜心理。哪怕电车连连涨价也扛不住这些因素。
那么末年这个节点,因为电动车市场的火爆和燃油车市场的冰点,需要出台购置税减免这样的临时优惠政策。是否可以考虑提前临时全额终止某项优惠。比如燃油车指定价格排量范围购置税全免。
为什么我建议购置税全免和认为购置税减半是逻辑不清。购置税减半这个优惠在群众中的认知无疑仅仅是一项优惠政策,然而这个政策容易被干扰,比如4s加价或减少优惠额度,这等于补贴了个寂寞。
那么购置税全免,除了普通认知当中的优惠政策之外,全免政策一定会赋予更进一步的解读,电动车终于在购置税这方面没有额外优惠了,油车电车全免。相当于提前一步释放明年电动车燃油车公平竞争的气息。这项临时优惠期间,电动车的优势将仅剩下补贴末年这一项优惠。
那么,这招的阳谋在于,你电动车还敢涨价吗?
既然电动车既定政策补贴和购置税我无法提前结束,导致你现在鼻孔朝天目中无人。那么我对你的竞争对手燃油车出台临时全免政策,给你头上泼泼凉水,让你提前适应明年的无政策时代。
这会带来以下几点好处,电动车购车基本盘还在,不会崩塌,但是会遏制电动车的涨价态势。还想涨?呵呵,看看市场答不答应。
二,相比购置税减半,全免政策无疑会更加刺激燃油车销量。即使卖方加价,这全部加可比加一半购置税额度难度高得多。用户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实惠。
最后一个问题,购置税全免会不会税收损失太大?这好办,既然前面放风的是600亿购置税减免,到现在的定期减免。那么期限再斟酌缩短或发布不限定优惠,全免政策结束期另行公布。操作灵活度足够,优惠到600亿附近停止就行了。
从国家角度来说,这是减税,让利于民。目的是让更多的钱能够在民间流动轮转,盘活经济。
因此,对国家来说,消费者是民,4S店小老板、销售、修车工也是民,后者一样深陷经济下滑的泥潭甚至可能比前者更落魄。让利于民当然不可能厚此薄彼,所以消协的回答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因为经销商吃掉减税,导致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没有激发出来,消协还是有义务要引导一下,如果因为某些投机者导致让利于民的目的达不到,那这个政策就落空了。
消协说的很对啊
买车这个事完全是自由的,买不买是你的自由,买什么牌子也是你的自由
你自己上赶着被人宰,然后到网上发泄情绪,想让网友免费帮你骂他们,这样就不太合适了
毕竟网友也是很忙的啊
能怎么看,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必然发生的事情。
再次证明了,还不如直接给老百姓发钱
5月17日,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辖区某便利店销售的“金沙河鸡蛋挂面”商品实际结算价高于标价,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予以立案调查。
经查实,2022年4月10日起,当事人在其经营场所内销售“金沙河鸡蛋挂面”商品,擅自在该商品标价人民币7.5元每袋之外加价0.5元,以人民币8元每袋的单价对外销售。至案发,当事人共计销售上述商品48件,销售总金额为人民币384元,共计在标价之外加收价款24元。
当事人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相关规定,区市场监管局拟对当事人作出罚款3500元的行政处罚。
经营者的销售价格,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查处价格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好市场价格秩序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直接说吧:
本田
不买就是了。
对于已付定金还反悔,建议直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