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没啥可说的。
索尼Q1应该都在换主板和CPU,大概率是6nm+新GD6显存的版本。
换板子的结果是Q1后半到Q2前半大部分地区都没货,甚至连日本都一度都没卖过XBOX。
所以货都没出几台,这两千万的进度说实话是明显偏慢的。
侧面印证还有我关心的几个外媒都在给我推去哪买PS5,PS5有多少库存的文章,这种文章其实是一度绝迹了,可见PS5货的紧缺度了。
然后是PS5-1200的设备认证在日本都过了。
一般索尼的PS日本厂是研发+小规模量产试制结合的工厂,所以应该是准备出货了,按照1100的情况大概认证之后三个月以内能看得到日版。
然后这个1200应该是会至少生产两年甚至以上的长期用版本了,6nm毕竟是TSMC的长节点。
然后结合JR前几天放风的消息来说,应该是已经确定1200不难做,所以可以提产量了。
具体机器等媒体到手评测再说吧,现在没机器也不好说,但肯定会有的。
当然这肯定和真实的销量乃至需求相差甚远,还是看Q3和Q4的实际需求。
所以这个销量其实也没可评价的地方,算是个数字意义上里程碑。
但毫无实质意义,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你们真要买的可以等等,没别的建议,不要买的当然也就不利益相关了。
最近没有关注 PS5,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国外,国内(指国行)的货源确实充足,在春节那一段时间,朋友里就有不少因为老头环直接入国行,反正可以直接刷到港服,对游戏体验基本没有影响。
反观在美国的朋友是通过摇号抽奖买到的,当然摇号中奖的概率不算小,但也能证明一些情况。
有些人拿 PS4 销量类比 PS5,以此来拉踩这一段时间索尼的骚操作。
虽然这几天索尼背刺老玩家等等一些操作很令人不忿,但上一代 PS4 一年近两千万(不到两千万)的销量得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同行衬托出来的。
PS5 发售一年半销量破两千万,其实基本是符合预期的。
ps1、ps2时代索尼的胜负手是第三方。
ps3时代是第一方。
ps4时代是微软自己作死躺赢。
ps5的时代,从现在看胜负手是产量。这个世代可能会成为主机历史上最诡异的一个世代。
ps5和xsx在这个世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对方,而是产能不足引起的缺货,这两个主机从推出到现在一年半多了,还是全球范围内缺货,而且这种产能不足的现象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谁能在这个时间段扩大产量提高铺货量,抢占市场,谁就能赢得先机,这也是罗杰斯在新闻稿里重点提的。
附送几个这两天的新闻消息
①NS因为产能不足2022年产量从3000万台下调到2000万台。
②英伟达推迟40系显卡上市时间,并且会涨价。
③俄罗斯停止生产芯片必须的疝气出口,俄罗斯产量占全球40%。
配上现在的经济和国际局势大环境,全球芯片短缺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决定主机之战的不再是玩家的屁股,不是软件的质量,而是工厂的产能。不知道未来的游戏玩家会怎么看这个魔幻的时代。
怎么说呢,这充分说明了几点:
1、还是该死的缺货问题,有多少卖多少。国内的市场容量不够大,造成看起来货不少,等等就有货的怪现象,实际上在全球都没太多货可买。矿潮虽然因为加密货币币值下跌而有所退烧,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机的需求就一定会下降,反而是因为矿卡太多了,容易踩雷,不如买主机省心。
2、由于PS赢下了第八世代的主机战争,而这个节点正好是网络服务和数字下载的关键时期。买了PS4的用户自然也会用到PS的网络服务,所以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在考虑次世代主机的时候,自然也会选择PS5。
3、独占作品的重要性在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独占作品就不重要,只不过相对于PS而言,独占的作用并没有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高,实际上PS这一路走过来,独占作品占据的销量比例一直都不是太高,更多的是依靠与第三方的良好关系,从而让玩家能够在PS上玩到尽可能多类型的游戏。就目前游戏机这个廉价品品类来说,光只考虑独占带来的影响不合适。
这一份是2017年的PS4游戏总销量前十榜单:
1.《GTA 5》:1804万套
2.《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1504万套
3.《使命召唤14:二战》:1282万套
4.《FIFA 18》:1123万套
5.《FIFA 17》:1092万套
6.《神秘海域4》:1003万套
7.《使命召唤13:无限战争》:834万套
8.《FIFA 16》:821万套
9.《辐射4》:817万套
10.《星球大战:前线》:800万套
我们可以看到,独占作品上榜的就一个神海4,决定PS4/Xbox One销量胜负手的,反而是作为第三方的使命召唤和GTA。独占有作用吗?当然有,不过相比于第三方大IP的销量,就显得不那么够看了。
PS4开局独占就一个杀戮地带:暗影坠落这个及格作品,其他的都是靠高清复刻PS3上的旧作来充数,一样能够大卖。所以,在这个第三方纷纷首发跨平台,第一方也开始跨PC平台的年代,独占的意义确实在弱化。
4、PS5带来的高速加载、手柄沉浸式游戏体验是实打实的,而XSX的第三方目前没有太多在游戏体验上做过针对性优化,反而自身小问题不断,比如网络不好、手柄断连等等。这一方面对于开发者和主机设计人员可能不觉得,但玩家就有意见要说了。而PS上问题就没有Xbox那么多,更多的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性问题。就省心这一块,PS5明显占据优势。
5、PS5发售这一段时间,已经陆陆续续上了些第一方作品,虽然有一些是复刻版。而微软第一方除了极限竞速地平线5和光环无限,还有什么新作品?虽然这两年微软收购的动作不小,但收购了好工作室,并不意味着立刻就能出好作品。就这一点来看,PS5专为次世代优化的第一方作品,反而更多一些。
先想到这么多,有意见可以在评论区提,求轻喷。
首先要恭喜PS5突破2000万的销量。就自身而言同生命周期比较不如PS4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一方面是产能限制,另一方面PS5的软硬件表现都不如PS4这也是大家的共识。就目前这个大环境下,PS5的终身累计销量恐怕很难破亿,没有PS4成功但也绝对不是一台失败的主机。
第二,Xbox Series X|S这边的销量大概是1500万,这个数据应该差不多,Xbox Series X|S的软硬件表现比Xbox One要好,这个也是大家的共识。如果保持这个比例,预计Xbox Series X|S终身累计销量在8000万左右,不错了,相当于重回Xbox360时代。
第三点,Switch再突飞猛进,主机硬件的双寡头依旧是索尼和微软,因此上无论是PS5还是Xbox Series X|S都不能失败,任何一台主机的失败都会对传统主机领域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
这个时代索尼和微软都在积极拥抱PC、更进一步试水订阅制和云游戏,这对于传统主机的反作用仍有待观察。是缓解成本压力后带动传统主机持续增长,还是反噬压缩传统主机市场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首先,如果说索尼赢了上一代 PS4 & Xbox One 战争是因为巨硬自己作,那如今的 PS5 & Xbox S 可以说是纯粹的产能或芯片之争了。两台机器从推出至今都或多或少伴随着缺芯导致的缺货,甚至有段时间PS5在日本本地都买不到,如今国行正价还是得靠上山当猴。
PS5 全球突破2000万台,本质上还是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达到的成绩,今年三大阵营的主机战争必然是最离奇的一个世代。尤其是在索尼一方登陆PC、微软撒钱收购的大背景下……
其次,是”主机之争靠独占“这一传统思维继续破灭。PS5 几乎没有护航大作,非要说《恶魔之魂重制版》的话,我觉得还不如那个送的《机器人》手柄模拟器好玩,太TM有趣了……依然能取得这个销量,说明玩家绝对不是靠着“谁家有多好的独占”来掏钱。
进一步说,我觉得是PSN生态快要成功了。数字版游戏销量占比一直在涨(2021年是71%,以前就一半),索尼和微软耕耘这么多年的线上商城or线上服务,积累下来大批拥趸的粘性比想象中要高,很多人玩久了是不愿意脱离A生态去B玩的,更换成本太高,所以这一阶段是PSN生态更胜一筹,哪怕 XGP 是靠钞能力拿下不少首发,玩家粘性仍然不好衡量。
说回独占,它重要,好像又不是那么重要。好玩的游戏只在PS上,或是好玩的全平台游戏,重要的前提是:好玩。很多人挑主机是在挑独占,确实,但好像越来越不重要了,独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其它。比如选Switch,要玩《塞尔达》是一方面,看好主机形态能多人游玩以及期待后续好玩的游戏则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的占比,后者可能要更高。
所以“如何看待 PS5 全球销量突破 2000 万台?”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思考:在没有大型优质独占护航的情况下,PS5是依靠什么达到如此高的销量呢?
基础条件肯定是产能虽然紧张但充分利用,其它呢,究竟是PSN生态强,还是游戏好玩,甚至是手柄很强……就得问问我们这批6月被《漫威蜘蛛侠》背刺,8月被《神秘海域》背刺,强颜欢笑的冤种玩家了……
正常,微软的游戏机第一方都是什么玩意
怎么看待?全世界现在大概就日本处于严重缺货状态了。
现在日本的黄牛价还接近2倍。おま国おま国。
XSS和XSX太强势,独占已死,后主机时代,最好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首先是可喜可贺,这个月PS5在国内放了接近2万台货,之前数字版预约人数超5万,不到5分钟就告罄,堪比手机热度。这样算国内的销量应该有接近70万台,就算是有黄牛参与炒作的成分,我觉得国行玩家还是可以自豪一下的。
这2000万台看起来不如PS4同期是因为产能问题,如果PS5能够加大产品的话销量我觉得应该会比PS4同期高的。
当然,微软那边也是同样的产能问题,所以两边的胜负其实在消费力没有释放之前是无法判断的。
那么索尼做对了哪些事情:
(一)兼容性是索尼PS5不败的最强砝码。 PS5对PS4游戏的完整兼容(除个别游戏外)是这个世代索尼一系列昏招中最明智的决定,纠正了PS3世代的错误。要知道这个决定在索尼这边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毕竟兼容意味着那些换汤不换药的高清移植版不好卖了。在PS5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兼容PS4游戏让PS5拥有了充当PS4 Pro Pro的能力,让主机过渡比较平滑。
(二)玩家更在意能玩到什么而不是玩不到什么。虽然很多玩家都拿独占说事,觉得独占上PC迟早药丸。但是不得不说,在拉拢第三方方面索尼还是花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的。PS5目前没有什么独占的第一方大作,但是依然销售了2000万,上半年就靠老头环这些游戏了,说以说,最终决胜的内容还是靠玩家能玩到什么。
所以说,接下来的订阅制等内容都是正确的选择,大方向上确实目前没有太大问题。再接再厉吧。
如何评价?软软赢嘛了
作为一个老玩家,除了情怀和收集,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买ps5,甚至ps4也玩不动。
现在就是给我八喜大桶无限可乐,也没有以前冰棍加土汽水玩的开心。
说明索尼真的药丸,销量不如同时期ps4,订阅服务价格和升级方式恶心人就算了,游戏阵容也缺少吸引力。独占游戏纷纷上pc,服务型游戏氪金吃相难看。蜘蛛侠地平线2定义了索尼罐头,恐怕还是得顽皮狗圣莫尼卡撑场面。不知道上一代10000千万对比4000万打成现在2000万对比1500万,索尼还在做啥妖
不请自来
这东西就用眼睛看就行了呗
ps5本身就是个很牛逼的东西
没必要这种问题天天拿出来
这种标题能改一千个
比如什么
如何看待老头环销量破千万
如何看待botw销量两千多万
有必要么
ps4卖出2千万台用了17个月,ps5是20年11月发售的,到现在差不多也是17个月
这么一看还是蛮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