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家具指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形成的带有当时时代气息的家具。这种家具在形式和格调上与传统家具的朴素大方、典雅内敛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对照,故在我国家具史上称之为“清式”家具。 在清朝,家具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明亡清兴到康熙年间,这段时间大体是明式家具的延续,遵循前代的简约典雅并无些许变化。第二个阶段从康熙晚期到道光以前,这段时间才是清式家具真正的发展和鼎盛时期。第三个阶段是近代的由盛转衰,同时由于西方文化强势输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西方元素,艺术趋向多样化,而工艺水平和用料已与当初无法同日而语。清式家具脱胎于明式家具,但走的却是判然不同的一条路。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从康熙以后步入了著名的雍乾盛世。蕃薯种植的大面积推广满足了社会发展所带来人口激增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交流,徽商、晋商、潮商、宁波商帮大显身手。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于是有了更多的想法投注到购置家产,并以吉祥的图案寄托个人或家族的期冀。另一方面,文字狱让更多文人对政治噤若寒蝉,于是艺术空前繁荣,清初画坛出现了四僧、四王,中期出现了扬州八怪,文坛则有了鸿篇巨制《红梦楼》……社会上将这些惯性思维体现在家具上,就形成了清式家具的繁纹重饰、精雕细琢。清式家具一改前朝的挺拔秀丽,坐面加大加宽,靠背加高加厚,腿子加粗加壮,整体造型给人以雄伟庄重的感觉;在造型上也追求华丽,通过雕刻、镶嵌、髹漆、彩绘、堆漆、剔犀等各种手段来营造华丽气派、雍容华贵的形象。雕饰精美,活灵活现,寓意吉祥。因此,业内有“明式看型,清式看雕”一说。如果说明式家具是一种天然朴素的美,那么清式家具便是精巧雕饰的美。南朝文学家鲍照称赞谢灵运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但也赞誉顾延之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两者是各有千秋的不同的美,这也是清式家具之所以能够和明式家具并称中式家具巅峰的原因。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满清盛世与当代富裕起来的人们心理偏好还是有某些共通之处的,这也是清式家具至今仍拥有大量拥趸的原因。来源:图片中国嘉德,仅作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