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李保柱:遍诊脉法脉位点是阳九阴五共十四个

李保柱:遍诊脉法脉位点是阳九阴五共十四个

【原】手八卦针之十全大补针

方位和五脏六腑的关系如下:离位:对应心和小肠坎位:对应肾和膀胱震位:对应肝巽位:对应胆艮位:对应胃坤位:对应脾乾位:对应大肠兑位:对应肺          因此,我们扎上离、坎、震、兑,也叫四正位(上下左右),男人再加一个坤位,女人再加一个艮位,就构成十全大补针。这个定式,可以扎在腹上,也可以扎在脐上,更可以扎在手上。       进针的时候,我们从赤白肉际进针,这样就可以内合八卦,外调阴阳,从而具有了针简效宏的功效。  

李保柱:遍诊脉法脉位点是阳九阴五共十四个

脉法是遍诊脉,故而都是望文敷衍,牵强附会,不达经旨。在仲景脉法中,魚后寸口脉以候肺经之气,它与阴尺厥阴肝脉处于平行线上,故曰“肝乘肺也名曰横”。尺中脉以候太阴脾经之气,它位于阴尺脉之上,在脐左旁,故曰“肝乘脾名曰纵”,也就是说,厥阴肝脉与太阴脾脉,在人身的位置是上下相纵的关系,而厥阴肝脉与太阳肺脉,在人身的位置是平行相横的关系。此经文所指是遍诊脉法的独特之处,后人不明其旨,望文生义,强解经文,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百家有百家的伤寒,而不是张仲景的伤寒,伤寒论不明于世也久矣”。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是阳九阴五,阳从寅卯辰至申西戍共占九个时辰,阴从亥子丑到丑寅卯共占五个时辰,而人身动脉从头至足,寸口脉位二个,关上脉位二个,人迎脉位二个,虚里脉位一个,趺阳脉位二个,阳经共占九个脉位点。阴经脉位点五个,分别是尺中脉位一个,阴尺脉位二个,太溪脉位二个,三阴三阳六经共计脉位点+四个,以合阳九阴五之数,人身气血昼夜流动不息,天人一体,道法自然。

文章转自公众号:伤寒大数,关注点击伤寒大数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原】手八卦针之十全大补针

方位和五脏六腑的关系如下:离位:对应心和小肠坎位:对应肾和膀胱震位:对应肝巽位:对应胆艮位:对应胃坤位:对应脾乾位:对应大肠兑位:对应肺          因此,我们扎上离、坎、震、兑,也叫四正位(上下左右),男人再加一个坤位,女人再加一个艮位,就构成十全大补针。这个定式,可以扎在腹上,也可以扎在脐上,更可以扎在手上。       进针的时候,我们从赤白肉际进针,这样就可以内合八卦,外调阴阳,从而具有了针简效宏的功效。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李保柱:遍诊脉法脉位点是阳九阴五共十四个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