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些“过来人”会“马后炮”地说,高考在人生中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我也是“过来人”,我清楚地明白,对于站在高考面前、不到二十岁的你来说,高考就是当前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那些所谓的“更重要的事”,无一不需要年轻时认真学习积累的知识和本领去应对。
如果没有长期的认真地学习思考,任何“小事”都可能成为“大事”。只有认真踏实地学习思考,才能镇定自若地化每一件“大事”为云淡风轻“小事”。
也有一些“透彻人”会说,高考在家庭背景、运气机遇、个人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不可否认,社会是极端复杂的,付出与回报并不总是成正比,达到目的的路径往往不止一条,书上写的和实际运行的可能截然不同。
然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的家庭背景、运气机遇、个人天赋都是无法改变或无法控制的,只有努力学习思考的态度是可以自己决定和改变的。
即使世界再复杂,也有大致的运行规律,而这个大致的规律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掌握和运用。理解并掌握自然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后,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可以把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突破所谓的家庭背景、运气机遇、个人天赋。
还有一些“眼界侠”会说格局眼界比学习做题更重要。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待事情的角度,对事物本质的分析等能力主要是来自于正统知识的学习和阅读以及工作实践,和所谓的“眼界”没太大关系。所谓的“眼界”只是玩闹而已。只有凭借自身的能力踏入的平台,才能真正提供有质量的“眼界”。
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情况下,所谓的“开拓眼界”不过是猴子看月亮、刘姥姥进大观园,纯粹凑个热闹,和踢足球打游戏刷肥皂剧没有本质区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听院士做学术讲座远不如比看好玩的科普读物。
把旱鸭子扔到奥运会游泳决赛的聚光灯下、大舞台中、高平台上,还是不会游泳。让一条狗去听院士讲座,也只是会汪汪叫。博尔特就算参加不知名大学的运动会,还是会打破纪录一鸣惊人。真正的数学家能一边在快餐店打工,一边做出影响世界的重要成果。
我小时候基本没出过所居住的院子,去个隔壁区县都感觉来到世界的尽头,对名牌、出国、大官、资产什么的都一无所知,只知道认真学习、踢球、打游戏。
后来去北京念了大学,去美国交换,去法国留学,去上海工作,去很多国家旅游,参与高大上的工作,才算是真正“开拓了眼界”。
大学里有很多来自小镇的“做题家”同学们,一路做出了老家、做出了国门、做进了诺奖实验室、做进了核心机关单位、做进了巨头企业。
现在的一些学生通过互联网开拓了很多虚假的“眼界”,开始喊着“内卷”“固化”,放弃了努力,不愿意去见识、改变、享受真实的世界。
青少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有大把的时间去认识、了解世界运行的原理和规律,为成年后的打拼和斗争积攒实力。高考是从初等学习转向高等学习的重要门槛,请不要有任何犹豫地坚定地走好这一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作为物理(兼职搞搞数学)老师,写一些物理上面的叮嘱吧:
1、做物理大题的时候,切记回答规范,要写明正方向、写明研究对象是谁。平常如果不注意答题细节的同学,最好在最后这一段时间,可以看看参考答案是怎么样写的。我们争取在高考的时候也这样去写答案。规范的书写,容易让老师在改卷的时候赏心悦目。实际上高考改卷是在电脑上批改的。你的字迹是经过扫描一遍再批改的。所以扫描在电脑上,加上显示器很有可能不是很高级的,最终导致影响你的答题区域的清晰度。如果字迹整洁,答题规范有逻辑,老师改卷会很舒服。虽然不至于多给你几分,但是至少不会出现误判的情况。
2、求矢量时,要搞清题目要你求矢量的大小还是矢量,如果是矢量的大小,只需要算数,如果是矢量,则需要大小与方向都写清楚。
3、高考物理如果遇到作图的问题,千万不要直接用签字笔去绘制,而应该先用铅笔,再用签字笔去描。不要省钱,铅笔不要用涂卡笔代替。
4、在做题时,尤其是涉及到符号运算的问题,切记在读题目的过程中,标出物理量(比如电流I,电阻R等等)。如果连物理量都搞不清楚,那么最后的计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一道题目里面到底出现了哪一些“字母”(物理量)
5、涉及到实验题的时候,尤其是遇到一些开放性回答的问题时,如果暂时想不出,可以放在最后再来思考。后面的大题计算,基础性的小问可不少,容易拿到很多基础性分数。比如一般第一道计算大题,一般就是直接基础性送给你的。
6、说到物理大题,由于高考给分是分步骤给的,因此建议大家列写方程清楚规范。如由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我们应该先写qvB=mv^2/R,再去写其他变形式,如求解轨迹半径R=mv/qB。实际上有时候看压轴题最后的给分,很有可能最后一个答案只占2-3分。
7、在进入下一类问题前,如选择到实验,实验到大题。不妨稍微休息几秒钟,喝一口水,让自己更加淡定地进行下一个问题。喝水就好像给大脑洗个澡,让自己考试的时候稍微喘口气调整一下心情。我经常就是在喝水的时候,想到某一些问题的破解办法。
8、在物理最后复习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看一看一些常见的模型,实际上大多数的物理问题,比数学还是套路地多。我个人一直认为高中物理就是靠模型驱动的一门学科。
比如考察电磁感应下的安培力的时候,经常结合斜面模型一起考察。将动力学(牛二)+能量(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动量(动量守恒/动量定理)的问题全部结合起来。
9、物理是一个非常考察细节的学科,一些平常总结的细节,在考试最后,不妨也稍微注意一下之前回答过的一些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犹豫不决的问题,如果真的不确定,不妨保持之前的作答,因为之前的作业时,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较好。正确的可能性更大。除非特别有把握的问题,可以改正。
所以真正改正的地方,主要是一些明显错误的地方,比如物理量写错了,或者计算上的粗心,这些才是我们需要重点检查的地方。而一些非常涉及概念的问题,在最后修改的时候,需要慎重考虑。
比如我们以一道2021全国乙卷25题作为案例讲解一下:
显然,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电磁感应+斜面模型问题。
第一问的核心是安培力公式 (在高考时,就算是知道这个公式,也最好走安培力定义
),题目告诉了我们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
。而我们知道了金属棒在进入磁场之前有一个加速下滑的运动,并且告诉了我们下滑的距离,因此我们把这个过程表现为动能定理,求解出
即可。
注意:上图中的速度单位错误,应该为 .
第二问的难点在于对金属棒的受力分析,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知道重力沿水平方向分力以及安培力的受力方向。前者正交分解,后者楞次定律即可。
难点在于如何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我们知道,金属棒被安培力牵制之后匀速运动,速度是慢于金属框的,因此相对于金属框向上运动,因此金属棒受到金属框的滑动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金属框受到滑动摩擦力向上。
这是对滑动摩擦力概念非常好的一个考察,相对运动这一概念考察的淋漓尽致。
这样我们便可以对金属棒和金属框受力分析了:
(1)金属棒:安培力=重力分力+滑动摩擦力
(2)金属框:合外力=重力分力-滑动摩擦力(匀加速运动)
这样我们便得到二者的受力方程了。
有了二者的受力分析,下面进行运动学方面的讨论就不难了。
导体框EF进入磁场后,导体框经过前面的匀加速,速度到达了 ,并且有新的感应电流。此时导体框也匀速运动了,显然是重力的分力与安培力还有他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平衡了。
通过上面这些式子,我们可以求解出我们所需要的物理量。
到了最后一问,由于金属棒不再受到安培力的牵制,并其速度依旧小于导体框,因此受力情况为:
合外力=重力分力+滑动摩擦力(也就是相当于拿掉了安培力的受力情况)
导体框的受力依旧为(答案没有显示,但是很重要):安培力+滑动摩擦力=重力分力
知道了合外力之后,就知道了金属棒的加速度。后面只要知道临界情况是单导体框速度和导体棒速度相等之后时,导体框不再匀速了(因为二者不相对运动了,失去了滑动摩擦力,导体框的受力平衡打破了)。
知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加速时间,即: .
知道了时间,知道了导体框的速度,就知道了导体框运动的位移了。
综上所述,这道题实际上唯一的难点在于:知道金属棒和导体框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受力方向情况。并且加上安培力是否存在这一条件(是否在磁场中),决定了全局的受力分析。
最后祝大家高考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
加油,咬牙努力到最后一刻!
紧张是常态,太放松了也未必是好事。
高考就是和自己较劲,尽可能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好啦~
考试时多检查一下,再多检查一下,千万不要忘涂/涂错答题卡!
未来是你们的,高考加油!
人生道阻且长,年轻就是希望。
考前,我很希望考生们明白一个道理。
高考不过是一次抽样sampling罢了
假设每个学生都是正态分布,有一个隐藏的平均分和一个隐藏的方差
高考不过是从这个正态分布里抽样一次,产生一个分数,用于后续的排名
因为是抽样,所以高考有随机性,有可能抽到高于平均值的结果,那就是超常发挥,也可能抽到低于平均值的结果,那就是失常发挥。
因为如此,高考成绩并不能反应真正的你,你真正的水平(平均分),而仅仅是一个点
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
第一,没必要过度紧张,一次抽样而已,坦然接受命运中的随机性
第二,如果发挥超常,戒骄戒躁,一次抽样而已,不可能保证你一辈子就顺风顺水
第三,如果发挥失常,没必要过度沮丧,一次抽样而已,无法否定你的人生。
高考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更精彩的未来在大学。
希望大家能够学到自己想学的专业,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要再重复度过白费力的时光。
高考像平常一样考,一般都不会差
考前不要听带有文字的歌,否则考试一定会单曲循环
晚上如果睡不着,可以定时关闭,听一些较安静的钢琴曲
考前几天不要停止写卷子,不要让手生,下场考试之前可以做做选择题找找手感
出发之前一定要检查下自己是否有什么东西忘带了
考试发下卷子之后,先纵观整张卷子,计划下自己做题思路,可以选择性的先写一部分题,可以先简后难,渐入佳境
注意考试时间,审题很重要,做些圈画,写清要点
进入考场在没发卷之前先平复一下心情,想想大纲,试着猜一下接下来的卷子上的题,检查一下笔是否好用
写完卷子,一定要检查,可以用倒推法,反证法去检查,最后可以快速扫描试卷,看自己是否有错别字,错误符号,名字,考生号再检查一遍
考完就不要去想上一科考试,感觉考的好,不要太欢喜,容易乐极生悲,感觉考的差,不要太伤心,有可能考的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差,考完直接投入下一科的备考
考到英语的时候,不要浮躁,不要想自己考完之后要去哪里玩,认真考完最后一科考试
相信自己的直觉,一般直觉都比较准
写完卷子,检查到最后一刻,不要干瞪着老师
穿的衣服不要有金属制品,扫描仪滴滴滴响的很烦人
考前不要喝太多水,考试两个小时左右,争分夺秒,没时间去卫生间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给自己包袱,不要想万一考不好怎么办,负重前行和轻装上阵其结果如何很容易得知
高考一般不难,比平常做的卷子简单些,平常心看待,一般都会比自己平时成绩高
最后希望各位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希望各位不负韶华,灿烂千阳
明天,你们将迎来这场重要而又平常的考试——高考!
行百里者半九十,适度的兴奋还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能太浮躁,考试该有的认真和踏实都不能被兴奋冲淡了。我完全理解你在快要撞线前的兴奋,但更要脚踏实地、稳定心神,踏踏实实地做好最后一道题,不要让一时的快乐蒙蔽自己的双眼。墙上的挂钟,滴滴答答,不急不缓,不会因为你处在困境中就快走两步,也不会因为你幸福得意就慢走两步,时间是最公平的魔法师。
2022高考加油,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呀!
我是 ,2021搓米问答高考官方答疑官,2022搓米问答高考推荐答主,已累计为超过50位同学答疑解惑,如果你有高考志愿填报、高中学习方法以及大学生活方面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哦
兄弟们祝福你们高考顺利
如果能预测报一下自己大概多少分,我看看。
梦想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早已为你备好!早已是你的囊中之物!
高考只是过场!只是你把它顺理成章拿回来的一个相对正规的仪式罢了!
最佳发挥,舍我其谁!
高考只有你一个王者,其他的人都是loser!
祝大家好运!
我是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特别想说的一点是,紧张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常态,高考生考前紧张,成人虽然不一定需要参加高考一样的考试,但会有上台发言、职称答辩等场合紧张到不行。我有时候做主持人,发现许多很厉害的嘉宾,他们刚上场的时候,会有人紧张得手抖腿抖,几乎抓不稳事先准备的讲话稿的程度。
所以,平常心看待考前紧张就好了,你紧张,别人也紧张,大家就扯平了。
而且,当你知道大多数人都有考前紧张,我相信你一定会放松许多。
另外,如果考前失眠了,那就失眠吧,没什么大不了,一样的,不仅十七八岁的你们,三十七八岁的成年人,遇到第二天有特别重要的会面、考试,也会兴奋得失眠。
但失眠也就失眠了,并不会因为失眠第二天就没精神,你的身体会通过应激调节,让你的大脑正常运转,按照正常水平完成考试任务的。
你的水平到那里了,不管紧张还是失眠,都不会让你的成绩产生太大的波动,放宽心正常做题,正常考试就好了。
最后,每年高考都有人迟到,迟到的原因千奇百怪,闹钟没响、路上堵车、没带准考证等等,仔细检查、预留提前量,尽量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需要警车开道的人——但如果很不幸,你就是遇到类似的问题了,那也不要怕丢脸,不管是向110,还是出租车司机、路人求助,能帮你,大家肯定会尽力的。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高考考的是知识,是能力,但我觉得它考验的更是一种心态和战术。
不论是私信还是咨询,我和你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都是:
从高考到现在这句话也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我们都应该持有这样的心态。
那么拿高考来说,就是:
不要去计较太多,不要说你付出了很多,很努力了,却没有得到回报,你要清楚,努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高考,也从不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你背的每一个单词,记的每一个公式,做的每一道题,都会在高考中得到体现。
高考最后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而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默默努力,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最后,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后我们顶峰相见。
紧张是很正常的,其实那是一种展翅欲飞的兴奋,不必担心。千万别“逼”自己不紧张,告诉自己,紧张很正常。
监考老师都很好,有什么需要,直接举手就好,请安心。别怕,直接举手,除了考试内容之外的任何问题。直接举手,别怕!这么重要的考试,你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失眠了,也不必焦虑,考试不会犯困。身体激素会帮你撑住的。(当然,考完英语之后,会感觉超级累,辛苦你了)
千万别对答案(因为答案也许是错的,影响心情),考完就扔开,准备下一科。
迷信一点吧,相信吸引力法则,你一定考好,你就是最棒的!勇敢向宇宙许愿!好运多多!
忠于选择,前途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