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答案:并不是
此处必须点名表扬T38
所以隐形机跑去狗斗确实是傻13行为,因为狗斗可能打不过(各路演习中击落F22的现象基本上都是狗斗干的),F22是没有EODAS的单座机(双座机的后座飞行员也会时常环顾四周),想贴近F22比贴近F35容易一点,台风飞行员说F22做矢量机动后能量损失很大,这是个破绽
这是中东一架被苏35持续锁定(irst锁定不会触发警报)跟踪的F22,甚至,连空中加油都被捕捉到了(图片是我从美国航空工业论坛下载的,再早是俄国人放到社交网站上的,美国人算是默认了),当然,这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但起码也能说明一些事情
苏35使用的设备叫【IRST】,光学探测器,探测角度比较窄没有一般火控雷达那么好用同时跟踪锁定多目标非常困难,探测距离也才几十公里,但确实可以锁定敌机以及引导空空导弹,并且,IRST是被动探测,而且确实可以发现隐形机,该传感器是三代机对抗隐形机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点已被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证实)
PLA对这款设备非常熟悉,这东西的雏形我记得最开始是出现在米格23的后续型号上,随着苏27一同引进过来,后来各国都开始仿或研发IRST,并把这东西搬上了军舰
关于【美国F-22在演习中144:0的“战绩”就是有力例证】,这个144:0的计算规则实际上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PLA的金头盔对抗也有三代机组在同一年的比赛中接连打出来过64:0,两次,可以理解为128:0,干出这个成绩的叫姚凯,座机为歼11B,但他不是真的击落了128架,其中大部分都是规则分
你以为的144:0,是F22击落了144架敌机,而实际上的144:0,首发命中算4分,其余命中算2分,成功规避空空导弹算1分,这这那那算1分,从分值的组成上来推算,F22的战绩很可能也就是击落了十几或二十几架敌机,这么一想是不是战绩就没那么夸张了?金头盔自2017年起敌机拼光空空导弹之后拿机炮对决的场面开始稍频繁的出现,顺便说一下,从2017年开始金头盔就有歼20参与对抗三代机了
演习成绩需要通过演习规则等条件去判断,如果条件规则条件和自然环境稍有不同,都用不着四代机,直升机都能击落三代机
2012年的红旗-阿拉斯加军演,台风飞行员霸道地说昨天我吃了猛禽沙拉(大概是暗示F22是吃素的),并且吃了不止一盘,飞行员声称IRST在50公里的距离上找到了F22,
最具代表性的是咆哮者击落F22
很多人对电子对抗没概念,战术飞机的电子对抗主要是压缩敌机空空导弹的发射距离,干扰敌机雷达,一般情况下可能有效射程100KM的空空导弹遭遇电子对抗后可能最远在30公里处发射才会有盼头,极端情况下,某些遭遇电子对抗的飞机就连锁定敌机都困难,这方面我引用金头盔飞行员李凌的话
李凌在2011年首届金头盔过程中被削得非常惨,他痛苦的表示:
F22在这方面比较劣势,因为它比较老,必须要带吊舱(这又涉及到飞机发电功率的问题)或者其他友军进行配合,比如让咆哮者掩护F22
空军的战术中,有利用云层和山脉等自然环境隐藏自己抵进接敌的刺客战术,有佯装诱敌友机截杀的伏击战术,有四平八稳的鹰墙战术,有躲在预警机裙摆里稳如老狗的正常战术,有出动大机群和电子对抗干扰来掩护自身行动的影子战术,有想尽办法拉近距离缠斗的疯狗战术,有利用敌人短板的针对性战术,有正面敷衍暗地偷家的阴B战术……这叫什么?这叫体系的一部分,F22所在的那支军队拥有全球最好的体系,但体系与体系的对撞,本土防御方还是多少有点优势的(F22一定是进攻方),地面防空武器和雷达可以配合三代机作战,F117就是被地面部队的山毛榉击落的,虽然也一定会打的很艰难
大多数人所设想的,俩飞机在空中一对一二对二相向飞行的骑士对决场面不是没有,最近的一次是苏35正面对决击落了米格29,俄国人放出了视频,可以看到当飞机出现代差的情况下这么干离送死其实没啥区别,所以这不会成为三代机的首选,我个人比较欣赏巴基斯坦引诱米格21入境然后出动F16扎口袋的诱敌战术,非常有效,连巴基斯坦都知道摆迷魂阵,即便是飞机占优,以色列F16击落的苏联米格21里有谁是搞骑士对决的?
飞机差,多少可以用战术来弥补一部分,确实有三代机用于对抗四代机的针对性战术,三代机要想办法拉近距离,占个好角度,如果是作为防守方的话这么干还是比较从容的,虽然F22的机动性也十分强悍格斗也不虚能量空战更是好手,但好歹三代机这么干能拉点高胜率,一点希望也是希望不是?三代机可以考虑形成局部数量优势
隐形其实挑波段(Z,X波段雷达),挑角度,挑距离,雷达距离近了隐形机还是会发现,不同角度的照射隐形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并且隐形技术对米波雷达毫无作用,米波雷达虽然精度低,但是并不是无法弥补,而且起码可以做预警雷达,这点其他人都说了我的比较详细我就提一嘴得了
当年F-22在红旗军演打出144:0时,我们以为那是“神话”;直到我们歼-20在自由空战中同样打出了惊人的交换比,才知道人家不是吹牛逼。
当在相同的电磁环境、干扰压制、武器装备、信息支援的条件下,非隐身战斗机完全没办法与隐身展开空战,因为隐身战斗机并不是只有隐身那么简单。
首先是关键的隐身性能,众所周知隐身战斗机并非“隐身”,而是大大降低了雷达的发现距离。打个比方,在空战中四代半战斗机在50km才能发现F-22,而F-22可以在100km就可以发现四代半战斗机并开始使用中距弹锁定发射。所以四代半战机一般还没进入射程就被隐身战斗机消灭。
如果双方进入了视距范围内,隐身战斗机的巨大优势将会打折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隐身战斗机就变成了普通战斗机。虽然有一些四代半战斗机也装备了五代机的头盔显示系统、先进航电等设备,但是四代半战斗机一般没有隐身战斗机的超机动。隐身战斗机基本都会装备的矢量发动机让隐身战斗机具备了极其出色的格斗性能。
最后如果四代半战斗机打不过能不能逃跑呢?很显然也跑不掉,四代半战斗机在开加力的情况下只能维持数分钟的超音速状态,而F-22可以在超音速状态巡航几十分钟。
所以在隐身、超机动、超音速巡航等条件下,五代机面对四代机、四代半战斗机的优势是碾压级别的。
但是非隐身战斗机真的无法与隐身战斗机空战吗?事实也并非如此,我们所说的隐身战斗机碾压优势是建立在相同的电磁环境、干扰压制、武器装备、信息支援条件下。如果在反隐身雷达、电磁压制、干扰支援的条件下,四代半战斗机也有可能拥有一战之力。
所以正如评论里的小伙伴说的那样,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重要的是体系而不是隐身战斗机的单打独斗。
非隐身战斗机完全没办法与隐身战斗机空战——这就太绝对了
非隐身战斗机的确难以直接对抗隐身战斗机——交换比很差
但是,先进航电、先进武器、反隐体系能有效提高交换比——交换比有提升(不至于差到没眼看)
如果与隐身战斗机在体系内配合作战,甚至能打出1+1>2的效果——交换比尚可
见我专栏文章
主要是战斗机战斗力中比重最大的两项——武器和航电
也就是——由五代机(六代划分法,F35/22等为五代)航电和五代机武器装上四代机机体构成了典型的四代半战斗机(军迷常称三代半)
不具备以上两项关键设备的四代机也很难融入体系作战
也就是说——装机扫PD雷达+第四代中距弹(AIM120ABC7,PL12,R77M之前的型号)的典型中期四代机及之前的型号,对上隐身机基本没戏
1,先进航电尤其是AESA雷达提供关键的100KM级凝视锁定距离——在体系的支持下能够实现中远距离锁定交战
2,先进武器尤其是具备A射B导的中距弹和远程弹——提供对生存至关重要的先敌脱离能力和提供对命中率至关重要的他机制导能力
1,反隐体系
先进米波反隐雷达、先进UHF/L波段反隐雷达、无源雷达,以及米波预警机、先进AESA雷达预警机等等
具体见我专栏文章,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2,“高低搭配”隐身机与非隐身机搭配作战
现在和近未来,隐身战斗机数量将长期少于非隐身战斗机,因此让隐身机和非隐身机搭配作战,将能互补劣势,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一方面,隐身战斗机数量相对少,内置弹仓弹药装载数量不足——非隐身战斗机外挂大量中/远程空空导弹可以有效支援隐身战斗机作战
另一方面,非隐身战斗机生存能力较差,可以在二线支援,由前线隐身机发现和指示目标对敌方发起攻击——一旦非隐身机受到攻击,那就立刻放弃制导脱离战场,由前线隐身机/旁边非隐身机进行接力制导
甚至可以让非隐身电子战飞机故意在前线巡逻,隐身机与反隐雷达/预警机在周围埋伏,这种钓鱼式作战
隐身年代,非隐身战斗机依旧是重要的空中战力
无论是中方歼10C/歼16,还是美方的F15EX,都还在继续生产
虽然无法在一线对抗,但依旧能在二线支援,成为体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习中F22的144:0和F35的15:1
一方面,固然有F22压倒性的超巡和超音速机动带来的攻防转换优势,对非隐身机形成了完美的“四先”(先看先射先中先跑)优势——几乎“看”不到也就算了,好容易“看”到,也打不到
而F35在速度和机动性上仅与典型非隐身战斗机相当,这就增大了中距互射无法摆脱和陷入近距缠斗的可能
另一方面,F35服役时间更晚,非隐身机航电武器的升级更新也增加了中近距交战的可能性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五代机对四代机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答案是剥夺势态感知能力。
四代机:我知道我在哪,但我不知道五代机在哪。这个好理解,隐形机字面上的优势就在这,依靠外形和吸波涂料,让雷达对五代机的探测距离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距离,让敌人找不到自己在哪,保证自身的安全。
四代机:我知道我没发现五代机,也不知道五代机发现我了没。F22、F35、歼20均使用低可截获雷达,通过功率管控和频率跳变,模拟成多个远处雷达,可以在不引起四代机觉察的情况下,锁定四代机,进而发起攻击。
既然知道了自个的短板在哪,那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四代机进行升级了——除了隐形能力,不然也是五代机了。
首先,我们要提升雷达告警的性能,苏27那种就甭想了,提高灵敏度也不行。
起码得达到F22装备的ALR-94的水平,也就根据对方雷达波束定位敌方战机,能满足中距弹发起攻击的那种精度。只要定位够准,加上算法,五代机就没有静默发起攻击的权利了。
然后,把F35那套AN/AAQ-37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也装四代机上,只要五代机飞的不是特别慢(高亚音速就行),百公里内就会被探测到。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四代机的势态感知被剥夺的问题,除了。。。是的,我们还不具备发起攻击的能力,但至少知道五代机大概在哪以及他揍我了没。
为了对五代机发起攻击,现在我们需要升级下四代机的雷达了。
1 弄一个大口径高性能雷达。
2 弄一个现在就能塞得进去的高性能雷达。
3 弄俩吊舱,三个雷达协同工作。
最简单的办法无疑是3,1需要一个很大的机头,2需要现阶段不具备的技术,而3。。。这很考验你飞机的挂载和供电能力,以及后端算法开发人员的发量。
到这个阶段,你这款四代机已经具备了和五代机一战的能力,现在该体现你的优势了。
那就是挂载!
反正老子不是隐形的,老子没有弹仓尺寸限制!
我就是要出狂战斧!(口胡,划掉)
我就是要挂大型远程空空导弹!
你甚至获得了对五代机的优势!
好了,代价来了——这架飞机得多少钱?我觉着抛开产量的问题不谈,那也比五代机贵得多啊。。。
简单,首先是尽量提高非隐身战机的航电系统,其次是给非隐身战斗机配上各种反隐设备进行辅助,最后还可以提高动力和气动做个添头,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缓解态势感知能力差距的手段,都可以有效缩小空战能力差距
那可不见得
要是被关在一个决斗场里,分出死活前不允许出去的话……苏35打不过猛禽,还打不过一个F117A不成?
今天我苏霍伊大灯塔就要给隐形机放放血.jpg
这是什么意思呢?隐形机和隐形机是不一样的……
一架F117A是隐形机,一架B2也是隐形机,这俩玩意肯定不是非隐形歼击机的对手,没有队友帮忙的话只能东躲西藏……
同样的,背靠大量优秀战友,有电子战支援、预警机支援、情报收集/分析单位出谋划策、非隐形机配合推进/拉扯战线……这样的buff加成下的J20/猛禽/肥电,它们是隐形飞机。
可是吧,假如某一天,以色列和中国接壤后双方莫名其妙爆发了战争……导航被压制后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数据链疯狂丢包甚至干脆连不上,身边一个帮忙的友军都没有,预警机和电子战机想都别想,就连机场都被炸开花了,就算有速干水泥,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泡发地勤来迅速回复补给能力……这样的一架孤单的以色列空军肥电,它也是隐形飞机。
前者能打出144:0的战损比不奇怪,后者被击毁前想反杀一个真的不容易……这就是体系对战斗力的影响……
讲科学,就不要提大刘,谢谢!
非隐身战斗机完全无法与隐身战斗机空战这个提问不严谨,应当问:
三代战斗机是否能与四代战斗机展开空战?
差别在哪里?差别在隐身只是四代战斗机的指标之一,三代机加一条隐身指标的事美国人不是没干过,然后并没什么用。四代机的几项重要指标都是因空战思想、任务需求而生的,其中隐身性能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最容易被“妥协”的指标了。毕竟:看不看得见取决于你的卫星、预警机、盾舰、地面雷达等,而不是你的四代机有多么犀利的外形、刷着多么吸波的材料、雷达反射面积有多小
既然隐身听起来没什么卵用,那三代机到底能不能与四代机一较高下呢?
答案:绝对不能(注意绝对两个字)
除了隐身以外,四代机的指标还有:超巡航、超机动、超视距、战场态势感知等等一长串。
比如超巡:别想着狗斗,挂着透镜不隐身,随便转个方向,四代机都能溜三代溜到没油都还在三代射程外
比如超机动:别想着狗斗,四代机驾驶员如果真脑瘫飞三代射程里,只要他还有燃料,你甚至无法锁定它。要是你载弹不够先进,他甚至能溜你格斗弹玩
比如超视距: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说不要想着狗斗,挂着射程几十公里的空空导弹、装着探测一百多公里的雷达,你能探测到的永远是四代机从一两百公里以外射过来(速度是你几倍)的空空弹。当然你嘴硬非说三代机也能装,那装上这些玩意儿机身抹平不就是四代了吗?
最后说下这个战场态势感知,这是战斗机三四代最本质的区别,你也可以称呼这种能力为超数据链,这种能力才是支撑四代机作战的核心。上世纪美军对未来空战的思考,信息化、数字化、立体、实时、精准,五代战斗机据此成为空战中一个节点,而不再是过去那样片面、单一,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体系。由于美军过于超前、强大,导致持续几十年的空战思想和装备领先,欺压弱小的过程中隐身性能被逐渐放大。。。。
事实上,隐身这玩意儿,它一直对中俄这种拥有相对完整防空体系的国家不管用,奈何没有有效反制手段罢了
现代战场是体系化对抗。
4代机5代机都是体系中的一个节点。
虽然都能飞,但是负责的功能不一样,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就像轿车和卡车一样,都能在路上跑,但是用途不一样。
5代机是可以突破常规防御的,可以深入地方区域进行精确对地对空打击的,载弹量有限出击架次有限价格昂贵的。
4代机是比5代机廉价,但是出击架次更高,总载弹量更高。使用成本比5代机更低。
最先进的技术总是用在最先进的空优机上。
比如单翼机对双翼机就是碾压。
比如喷气机对电风扇就是碾压。
比如用导弹作为主要武器,对用机炮作为主要武器那也是碾压。
雷达隐身,高周边感知,数据链系统,超音速巡航,这些对没有隐身造型的也是碾压。
就像坦克的克星是坦克一样,
5代机的克星也只是5代机。
5代机的作用就是肃清空域,打击对方关键节点的。
对方的雷达,预警机,机场等关键节点,还有对方的飞机,都是5代机的作战目标。
4代机本来就是5代机的肉。
无论是雷达,武器,速度都比不上5代机。
5代机和4代机对抗,可以自由选择加入空战,也可以自由选择脱离空战。
4代机只能被动等待5代机的决定。
看不到对方在哪里,看到了锁定不了,别人追你你跑不掉,别人不想打了一走了之你追不上。
基本上没得打。
隐身战机(我统一用5代表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很贵也高维护,二内腹装弹容量小。两个都代表纯空战情形下,非隐身战机(统一用4代)只能人机堆,精贵的5代出不了那么多,出了弹量不多,天空就那么大总能抓到,一般4代战机也飞得比5代快,就是赌。不过如果你能出动那么多架次,不如让一部分进行牵制,其余洗地更好。
地面雷达/新一代预警机配合是可以卡掉5代机的,5代不是真隐形,不同功率扫还是能找到的。目前隐形机只有土英法印日有,韩国研制中的自己说4++了。
我觉得也不好说狗斗是傻,毕竟伏击战可能会有狗斗情形出现的,保命技能学点比较好。
不谢邀。这种引战问题以后不要再找我。
其实五代机和四代机的使用,特别像前苏联对坦克在战场上的应用。
尖端的T64踹门,突破防线,相对廉价的T72跟进清缴残敌并向大纵深穿插。
五代机也一样,F22/F35,J20拿下空中优势,四代机或者四代半跟进巩固制空权。
对于你的观点,首先,代差这个东西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不然还发展五代六代干嘛?指望四代机去对抗五代机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想法,骑兵的军刀砍得动坦克吗?
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往往都不是正常的。
其次,四代机在经过改装和合理战术的前提下,是可以把对五代机的战损降低的,这一点没错。
至于方法,也有很多,譬如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的支持,自身降低一定的RCS等等。
但是还是我前面说过的那句话,四代机无论怎么改,也不能和五代机平起平坐,而各国对于四代机的继续改造主要还是基于运维成本和存量的考虑。
隐身本质上是多种技术的结合,所有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减少飞机被敌人发现的距离,但并非不会被发现。[1]
近几十年来,世界在隐身技术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努力推迟对手对军用机载平台的探测。大多数新平台都是通过在初始设计阶段本身结合某种程度的“隐形”技术来设计的。甚至现有的喷气式战斗机有时也会进行改装以减少其特征。创造一个隐身设计的代价是空气动力学和其他设计妥协、长时间完善设计或高昂的开发成本。一些隐身功能需要特殊维护。特定的飞机形状也可能会限制武器和燃料携带能力,或者可能不是最佳的飞行效率。任何外部携带的副油箱或武器负载都会增加雷达横截面(RCS)。洛克希德 F-117 夜鹰是第一款专门采用隐身技术设计的作战飞机。目前其他隐形飞机包括 B-2 Spirit、F-22 Raptor、F-35 Lightning II、成都 J-20、沉阳 FC-31 和 Sukhoi Su-57。在空军和设计师专注于隐身功能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发展计数器以克服隐身效果。无源红外传感器、多基地雷达、甚低频雷达和超视距雷达正在设计中。
隐形技术
隐身本质上是多种技术的结合,所有这些技术共同大大缩短了飞机可以被检测到的距离。它涉及减少RCS、声学特征、热印和其他方面。当 F-117 隐形战斗机在 1991 年海湾战争中部署时,“隐形”一词开始流行。
对回波贡献显着的飞机部件是垂直稳定器。F-117 具有倾斜的尾部表面以减少反射。采用的更激进的方法是省略尾翼,就像在 B-2 Spirit 中一样,并实现近乎完美的隐身形状,因为它没有反射雷达波的角度。螺旋桨和喷气涡轮叶片产生明亮的雷达图像。隐身设计必须将发动机埋在机翼或机身内,或在进气口安装挡板,以便雷达看不到压气机叶片。前向雷达飞机锥体充当反射器。机翼前缘也反射雷达波,需要雷达吸收材料来捕获波。飞机上不应有任何突出物。武器、油箱等物品不得外带。
在 F-22 Raptor 中,当机翼前缘和尾翼设置在相同角度时,可以减少反射。在驾驶舱顶盖上涂上一层透明导体薄膜,有助于减少驾驶舱甚至飞行员头盔的雷达反射。涂层足够薄,不会对飞行员的视力产生不利影响。介电复合材料对雷达更透明,而金属和碳纤维等导电材料反射入射到材料表面的电磁能。
减少无线电频率 (RF) 排放
飞机必须避免辐射任何可检测到的能量,例如来自机载雷达、通信系统或射频泄漏的能量。许多飞机使用被动红外和微光电视传感器来跟踪敌机和瞄准武器。F-22 拥有先进的低截获概率雷达 (LPIR),可以在不触发雷达警告接收器的情况下照亮敌机。
RCS
RCS 传统上以平方米表示。这不等于几何面积。它代表等效反射率。在偏离法线的入射角处,能量从接收器反射出去,从而降低了 RCS。现代隐形飞机的 RCS 可与小型鸟类或大型昆虫相媲美。
雷达隐身对策
与低频雷达相比,单独的整形几乎没有隐身优势,即使信号波长是飞机尺寸的两倍以上,仍然可以产生显着的回波。然而,低频雷达精度不高,体积大,运输困难。多个发射器是另一种选择。如果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开,如在双基地或多基地雷达中,则可以更好地实现检测。
声学签名
早期的隐形观察机使用缓慢转动的螺旋桨来避免被敌军听到。超音速飞机有音爆。现代飞机发动机效率更高,噪音更小。直升机中的标准旋翼桨叶间距均匀,在给定频率及其谐波下会产生更大的噪音。直升机转子噪声可以通过改变叶片之间的间距来降低,这会将转子噪声传播到更大的频率范围内。
视觉签名
视觉特征最好通过迷彩涂料或其他材料减少,以着色和打破飞机的线条。大多数飞机使用哑光漆和深色。灰色油漆破坏方案更有效。必须解决诸如防止阳光从飞机驾驶舱顶篷上闪烁之类的问题。最初的 B-2 设计有用于抑制尾迹的化学物质的机翼油箱。后来他们有了一个轨迹传感器,可以在飞行员改变高度时提醒他。
红外线签名
需要减少飞机热信号以防止红外传感器跟踪。排气羽流贡献了显着的红外特征。减少 IR 特征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非圆形狭缝形尾管,以减少排气横截面积并最大限度地混合热排气与冷环境空气,就像 F-117 中的情况一样。通常,冷空气被故意注入排气流中以促进这一过程。在某些飞机中,喷气机的排气口从机翼表面上方排出,以保护其免受下方导弹观察者的影响。降低排气温度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排气管内循环冷却液(例如燃料),其中燃料箱用作散热器,由沿机翼的气流冷却。
红外线搜索和跟踪(IRST)
IRST 系统甚至可以有效对抗隐形飞机,因为它的表面由于空气摩擦而变热,并且双通道 IRST 可以比较低通道和高通道之间的差异。1980 年代,俄罗斯在 MiG-29 和 Su-27 上拥有 IRST 系统。MiG-35 配备了具有更先进 IRST 功能的新型光学定位器系统。法国阵风、欧洲欧洲战斗机和瑞典鹰狮广泛使用 IRST。通常,IRST 可以检测 45 公里范围内的非加力空中目标。向印度提供的洛克希德 F-21 将配备远程 IRST。
易受攻击的飞行方式
隐形飞机在使用其武器期间和之后仍然容易被检测到。由于隐形飞机在内部携带所有武器,一旦武器舱门打开,飞机的 RCS 就会成倍增加。虽然飞机将在舱门关闭后立即重新获得隐身,但快速反应的防御性武器系统有一个短暂的机会与飞机交战。F-22 和 F-35 声称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开机舱、释放弹药并返回隐身飞行。但有些武器要求武器的制导系统在武器仍附着在飞机上时获取目标。这迫使在隔间门打开的情况下进行相对延长的操作。
减少有效载荷
隐形飞机内部携带燃料和武器,这限制了有效载荷。F-117 仅携带两枚激光或 GPS 制导炸弹,而非隐形攻击机可以携带数倍以上的炸弹。这需要部署额外的飞机来打击通常需要一架非隐形飞机的目标。然而,这一明显的缺点被减少需要提供防空抑制和电子对抗措施的支援飞机数量所抵消。
策略
戒备森严的场地通常具有重叠的雷达覆盖范围,这使得常规飞机难以被发现进入。利用地面雷达多普勒时隙可以延迟飞机检测。通过了解敌方雷达位置和自己飞机的 RCS 模式,可以飞行一条飞行路线,将径向速度降至最低,同时将飞机的最低 RCS 方面呈现给威胁雷达。还有其他飞行策略,例如机动结合箔条分配来迷惑敌方雷达。
隐形飞机的作战使用
美国和以色列是仅有的在战斗中使用隐形飞机的国家。在 1990 年海湾战争中,F-117 飞行了 1,300 架次,直接命中了伊拉克境内的 1,600 个高价值目标。在伊拉克只有 2.5% 的美国飞机是 F-117,但它们以 80% 的成功率击中了 40% 的战略目标。1999年在南斯拉夫,使用了F-117和B-2 Spirit隐形轰炸机。一架 F-117 被塞尔维亚 S-125 ‘Neva-M’ 导弹击落。在美国参战的前八周内,B-2 Spirit 摧毁了 33% 的选定塞尔维亚目标。B-2 从他们在密苏里的基地直飞科索沃,然后返回。在 2003 年入侵伊拉克时,使用了 F-117 和 B-2,这是 F-117 最后一次参战。用于 2011 年 5 月杀死奥萨马·本·拉登的行动中使用的西科斯基 UH-60 黑鹰直升机经过大量改装以实现更安静的操作,并采用隐身技术以降低雷达可见度。作为美国领导的打击 ISIS 联盟的一部分,F-22 于 2014 年 9 月在叙利亚上空首次亮相。2018 年,以色列 F-35I 隐形战机在叙利亚执行了多项任务,甚至潜入伊朗领空而不被发现。中国 J-20 于 2017 年在其空军服役。FC-31 仍在开发中。俄罗斯Su-57隐形战机计划于2020年服役。以色列 F-35I 隐形战机在叙利亚执行了多项任务,甚至潜入伊朗领空而不被发现。中国 J-20 于 2017 年在其空军服役。FC-31 仍在开发中。俄罗斯Su-57隐形战机计划于2020年服役。以色列 F-35I 隐形战机在叙利亚执行了多项任务,甚至潜入伊朗领空而不被发现。中国 J-20 于 2017 年在其空军服役。FC-31 仍在开发中。俄罗斯Su-57隐形战机计划于2020年服役。
未来的隐形举措
为隐身设计飞机通常会损害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性能。在超表面发明之后,降低RCS的传统方法得到了显着改善。超表面是薄的二维超材料层,允许或抑制电磁波在所需方向上的传播。超表面可以在不改变目标几何形状的情况下重定向散射波。等离子隐身是一种被提议使用电离气体来降低 RCS 的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离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在平台周围形成一层或云等离子体,以偏转或吸收雷达。有研究将飞机飞行控制的功能集成到机翼中,通过减少运动部件、重量和成本来降低 RCS。可以在飞行中改变形状以偏转气流的柔性机翼的概念正在发展。自适应气动弹性机翼正在研究中。流体学本质上是飞机中的流体喷射,通过循环控制和推力矢量来控制方向。较大的流体力被较小的射流间歇性地转移以改变方向的流体系统。BAE Systems 已经测试了两架流体控制的无人驾驶飞机。
研发中的隐形飞机
几架隐形飞机正在研制中。俄罗斯的 MiG-41 将取代 MiG-31。MiG LMFS 从现在取消的 Mikoyan 项目 1.44 演变而来。图波列夫 PAK DA 将成为隐形轰炸机以取代 Tu-95。西安H-20将是一种亚音速隐形轰炸机。沉阳歼18是VSTOL隐身飞机,类似于美国的F-35B。印度先进的中型战机将是隐身的第五代飞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 B-21 Raider 将是一款远程打击隐形轰炸机。BAE Systems Tempest、萨博的 Flygsystem 2020、多国欧洲新一代战斗机是一些更严肃的项目。KAI KF-X 是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联合项目。HESA Shafaq 是伊朗的隐形飞机项目。土耳其计划开发 TAI TFX 以取代 F-16。AZM项目是巴基斯坦开发第五代战斗机技术的尝试。直升机中有一架隐身的未命名卡莫夫直升机。据报道,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轻型战斗直升机和欧洲直升机虎直升机具有隐身功能。
隐形被高估了
专家说,避开雷达的战机需要仔细的设计工作、广泛的测试和特殊的材料来制造,与传统的非隐身飞机相比,所有这些特性的成本都可以增加一倍或三倍。他们认为隐身被高估了,最好购买更多更便宜的非隐身飞机。开发、购买和维护隐形喷气机的高昂费用意味着它们可能会被谨慎使用。许多隐身飞机的能力仍然值得怀疑。许多远程 AAM 难以在大多数战斗机内部携带。鸭翼控制和飞机外部挂载点是“隐形杀手”。隐身的成本效益比仍然存在问题。如果现代空军想要以强大的防空防御攻击对手,它需要有效的压制敌人防空系统(SEAD)以避免损失。一架装备精良、机动性强的快速喷气式飞机,波音 EA-18G 咆哮者级别的“电子攻击”飞机能够在整个频谱范围内进行干扰。SEAD 可能比隐形便宜得多。
技术已经在快速发展以应对隐形。1 亿美元,即使是像 F-35 这样的小型飞机也不便宜。F-22 Raptor 的成本接近 1.5 亿美元。美国空军在仅仅生产了 187 架飞机后就不得不关闭 F-22 装配线。所有国家都在开发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探测到这些飞机的先进雷达系统。众所周知,俄罗斯 T-50 的隐身性较低,并且面临技术和成本问题。中国 J-20 和 J-31 平行隐身计划处于保密状态,中国被迫购买昂贵的俄罗斯 Su-35。隐形飞机还需要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时间。众所周知,大多数隐形舰队都有很长的停机时间。隐身是否主要具有心理价值,只有时间会证明。
隐形战斗机(四代机)在超视距,的确对三代机有明眼人打瞎子的压倒性优势,但是在视距内是完全平等的,三代机一样可以凭借优异机动性,使用近距红外格斗导弹和机炮干掉以F22为代表的四代机。因此,四代机VS三代机,它一定会采用流氓打法,即:我在超视距时把所有的的中远程导弹(四代机的这些导弹无疑都是可以“发射后不管的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都打出去,然后调头就开足马力,超音速逃走,让你根本就得不到和它在近距离内空战的机会!
如果只提隐身不提代差的话还是可以的。比如说搞一个隐身电风扇,可以被喷气机锤死(确信)
吕布牛逼不?
面对刘关张三个也有点招架不住…
隐身战斗机再牛逼
不能无限弹药吧?
他的导弹射程也不是无限远吧?
造价也是特别高的吧?
两架隐身战斗力编队还要保持隐身能力
加起来撑死撑死也就16枚空空导弹
非隐身战斗机20架上去
绝对干的过那两架隐身战斗机
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海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