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无敌的苏维埃在阿富汗吃尽了苦头
与苏联并列天下无敌的美利坚奈何不了朝鲜越南阿富汗
再往前说,二战时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坚持的时间没苏联一栋大楼的时间长
闪击战打遍欧陆无一合之敌的德军被苏联红军从莫斯科一路推回柏林
然后军事实力并列世界第三的印度越南被不知名大国按在地上摩擦
要啥没啥气多钢少的志愿军先烈在朝鲜跟十六国联军有来有回
而志愿军中小部分威名赫赫的部队是解放战争中战斗意志薄弱的原国民党军队
从二战开始,地球上基本所有看似结果明显的战争,都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我的建议是flag少立,狮子搏兔须全力
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
不能真把对面当软柿子,然后把自己当做天兵降临直接斩首行动然后武装游行一波就能解决问题
该火力覆盖就火力覆盖,能炮平四海就不要瞻前顾后扭扭捏捏让陆军的弟兄拿命顶
你说是吧,湾湾
头天晚上,夜幕降临,政府区周围爆发了枪战。大院内的警卫关闭了灯光,为泽连斯基和他的十几名助手带来了防弹衣和突击步枪。他们中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何操作这些武器。其中一位是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的老兵奥列克西-阿雷斯托维奇(Oleksiy Arestovych)。他告诉我:“当时的情况绝对疯狂。每个人手里都有自动武器。” 俄罗斯军队曾两次试图冲进院内(指的是总统府)。泽连斯基后来告诉我,他的妻子和孩子当时仍在楼里。
以上是时代周刊的文章翻译节选,实际上开战第一天还挺危险的,暗杀行动差一丁点就成功了↑
好多人私信我想看全文,其实微博上很多,但是我也顺手摘了,一起乐乐。对了,你支持谁并不重要,在老爷们眼里,你不过是另一些会发牢骚的耗材,统战价值为零。
对了,我只是玩游戏之余图个乐子,喷子就别留言了,反正你们的结局也是进黑名单,又何必浪费时间打字,有这功夫不如上别处发帖,人贵有自知之明。
【关于评论筛选】乐色就该进乐色桶,不小心放出来就是污了大家的眼睛。你们不是喜欢吹“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内”麽?那我就让你知道,在我这,真理就在评论区的删除拉黑之上,不服你也去写,前提有人给你点赞。
以下为全文翻译,摘自微博,不代表本人观点↓
夜晚是最难熬的,当他躺在行军床上,耳边传来防空警报的呜呜声,他的手机还在旁边嗡嗡作响。它的屏幕使他的脸在黑暗中看起来像一个幽灵,他的眼睛在扫描他白天没有机会阅读的信息。一些来自他的妻子和孩子,许多来自他的顾问,一些来自他的部队,他们被围在掩体里,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提供更多的武器来打破俄罗斯的围困。
在他自己的地堡里,总统有一个习惯:即使一天结束了,也会花很多时间盯着他的日程。他躺在床上,想知道他是否错过了什么,忘记了什么人。“这没有意义,”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基辅的总统府告诉我,就在他有时睡觉的办公室外面。“还是原来那些日程。我知道今天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看了好几遍,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让他的眼睛闭不上的并不是焦虑。“那是我的良心在困扰我。”
同样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不断翻腾。“我想让自己去睡觉,但现在呢?有些事情正在发生。” 在乌克兰的某个地方,炸弹仍在落下。平民仍然被困在地下室或废墟下。俄罗斯人仍在犯下战争、强奸和酷刑的罪行。他们的炸弹正在炸平整个城镇。马里乌波尔市和它最后的守卫者被围困。一场关键的战役已经在东部打响。在这一切背后,从喜剧演员转变为总统的泽连斯基仍然需要让世界参与进来,并说服外国领导人,他的国家正需要他们的帮助,不惜一切代价。
对于乌克兰境外的世界,泽连斯基告诉我:“人们在Instagram和社交媒体上围观这场战争。当他们厌倦它时,他们就会迅速离去。” 这是人的本性。恐惧往往会让我们闭上眼睛。“到处都是鲜血,” 他解释说。“随之而来的是恐惧的情绪”。泽连斯基感觉到世界的注意力在褪去,这让他的烦恼几乎与俄罗斯的炸弹一样多。大多数晚上,当他扫视他的日程时,他的任务清单与战争本身关系不大,而与人们对它的看法更有关。他的任务就是让自由世界以乌克兰的视角来体验这场战争:这关乎着我们自己的生存。
他似乎已经成功了。美国和欧洲急忙向他提供援助,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比二战以来向任何其他国家提供的都多。数以千计的记者来到基辅,将采访请求塞满了他的工作人员的收件箱。
我的请求不仅仅是为了有机会向总统提问,而是为了以他和他的团队所经历的方式来看待这场战争。在4月的两个星期里,他们允许我待在班科瓦街的总统府大院里,观察他们的日常工作,并在他们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办公室里闲逛。泽连斯基和他的工作人员让这个地方看上去依然在正常运转。我们开着玩笑,喝着咖啡,等待着会议的开始或结束。只有那些士兵,也就是我们的保卫者,才提示着战争,他们带着我们到处走,用手电筒照着黑暗的走廊,经过他们睡在地板上的房间。
这一经历说明,自从三年前我们在基辅的喜剧表演后台第一次见面以来,泽连斯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当时他还是一个竞选总统的演员。他的幽默感仍未改变。他说:“那是让自己活下去的一种方式。” 但这两个月的战争使他变得更加坚韧,更容易发怒,对危险也更加适应。在战争的最初几个小时,俄罗斯军队在几分钟内就找到了他和他的家人,他们的枪声在他的办公室墙内就可以听到。平民死亡的画面每天都在困扰着他。他的部队每天都在发出呼吁,其中数百人被困在地下,食物、水和弹药都已耗尽。
这篇关于战争中的泽连斯基的报道是基于对他和他的近十名助手的采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没有真正准备的情况下被扔进这段经历。甚至他们中的许多人,像泽连斯基本人一样,也来自娱乐圈和演艺界。而其他一些人在战前就以博客或记者的身份在乌克兰闻名。
在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的那天——入侵的第55天——泽连斯基宣布一场可能将结束战争的战役开始了。俄罗斯军队在基辅周围遭受重创后重新集结,他们开始在东部展开新的进攻。泽连斯基说,在那里,一方或另一方的军队将可能被击败。“这将是一场全面战役,比我们在乌克兰领土上看到的任何战役都要大,” 泽连斯基4月19日告诉我。“如果我们坚持下去,” 他说,“这将是我们的一个决定性时刻,一个转折点”。
在入侵的头几个星期,当俄罗斯大炮进入基辅的打击范围时,泽连斯基很少等到日出后才给他的高级将领打电话听取汇报。他们的通话往往是在早上5点左右,在光线开始透过大院窗户上的沙袋窥视房间之前。后来,他们把谈话时间推迟了几个小时,这足以让泽连斯基吃一顿早餐——通常是鸡蛋——并前往总统办公室。
入侵之后,这个房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它仍然是一个由金箔和宫殿式家具组成的密室,泽连斯基的工作人员感到这里很压抑。(“至少如果这个地方被轰炸了,” 他们中的一个人开玩笑说,“我们就不用再看这些东西了。” ) 大院周围的街道成了检查站和路障构成的迷宫。民用的汽车无法靠近,士兵们要求进入的人输入密码,这些密码每天都在变化,往往是一些无意义的短语,如“咖啡杯求婚者”,而且俄罗斯人一般很难念出来。
检查站之外是政府区,被称为 “三角区”,俄罗斯军队在入侵之初曾试图夺取该区。当我们在采访中提到最初的那几个小时,泽连斯基提醒我说,这些记忆是 “以碎片化的方式” 存在的,是一组不连贯的图像和声音。其中最生动的是发生在2月24日的日出之前,当时他和妻子奥莱娜-泽连斯卡去告诉他们的孩子开始轰炸了,并让他们准备从家里逃走。他们的女儿17岁,儿子9岁,都已长大到可以理解他们处于危险之中。“我们把他们叫醒了,”泽连斯基告诉我,他的眼睛向上翻。“当时这里很嘈杂。那边还有爆炸声。”
很快,总统办公室显然已经不是最安全的地方。军方通知泽连斯基,俄军突击队已经空降到基辅,要杀死或抓住他和他的家人。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里-叶尔马克说:“在那晚之前,我们只在电影中见过这种场面。”
当乌克兰军队在街道上与俄罗斯人交战时,总统卫队试图用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东西来封锁大院。后门的一扇大门被一堆警用路障和胶合板挡住,更像一堆垃圾场的废品,而不是一个防御工事。
朋友和盟友们冲到泽连斯基身边,在过去这是违反安全协议的。一些人把他们的家人带到了院子里。如果总统被杀,乌克兰的继任链条规定由议会议长接管大权。但在入侵的当天早上,担任该职位的鲁斯兰·斯特凡丘克(Ruslan Stefanchuk)恰好驱车来到了班科瓦街(Bankova Street),而不是躲在远处。
斯特凡丘克是当天最早在办公室见到总统的人之一。他告诉我,“他脸上没有出现恐惧,” 他说。“而只有疑问:怎么会这样?” 几个月来,泽连斯基一直淡化来自华盛顿的关于俄罗斯即将入侵的警告。现在,他意识到全面战争已经爆发的事实,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它意味着什么。“也许这些话听起来很模糊或华而不实,” 斯特凡丘克说。“但我们感觉到世界的秩序正在崩溃。” 很快,议长冲到街对面的议会大楼,主持了在全国实行戒严的投票。泽连斯基在当天下午签署了该法令。
头天晚上,夜幕降临,政府区周围爆发了枪战。大院内的警卫关闭了灯光,为泽连斯基和他的十几名助手带来了防弹衣和突击步枪。他们中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何操作这些武器。其中一位是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的老兵奥列克西-阿雷斯托维奇(Oleksiy Arestovych)。他告诉我:“当时的情况绝对疯狂。每个人手里都有自动武器。” 俄罗斯军队曾两次试图冲进院内。泽连斯基后来告诉我,他的妻子和孩子当时仍在楼里。
美国和英国军方很快提出撤离总统和他的团队。他们的想法是帮助建立一个流亡政府,很可能是在波兰东部,可以继续从远处进行领导。泽连斯基的顾问们都不记得他是否认真考虑过这些提议。在与美国人的安全座机通话时,他用一句成为全世界头条新闻的风趣话来回应:“我需要的是弹药,不是顺风车。”
“我们觉得这个决定非常勇敢,” 一位了解谈话情况的美国官员说。“但也非常冒险。” 泽连斯基的保镖们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们还敦促他立即离开大楼。这座建筑坐落在一个人口密集的街区,周围都是私人住宅,可能成为敌人狙击手的射击点。有些房子很近,可以直接从街对面的窗户把手榴弹扔过来。“那个地方很开阔,” 阿雷斯托维奇说。”“我们甚至没有水泥石墩来封闭街道。”
在首都以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安全的地堡在等着总统,其装备可以抵御长时间的围困。泽连斯基拒绝去那里。相反,在入侵的第二个晚上,当乌克兰军队在附近的街道上与俄罗斯人作战时,总统决定走到外面的院子里,用手机拍摄一段视频信息。“我们都在这里,” 泽连斯基在对他身边的官员做了快速的点名后说。他们身着军绿色T恤和夹克,这将成为他们战时的制服。“捍卫我们的独立,捍卫我们的国家。”
那时,泽连斯基已经明白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他的人民和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你很明白,他们都在看,” 他说。“你就是一个象征。你需要以一个国家元首应该采取的方式来行事。”
当他在2月25日将这个40秒的片段发布到Instagram上时,它所投射的团结感甚至产生了一些误导。泽连斯基曾对逃亡的官员甚至军官的数量感到震惊。他没有用威胁或最后通牒来回应。如果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来疏散他们的家人,他允许了。然后他要求他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这样做了。
还有一些人自愿住在总统府的地堡里。著名记者和议员谢尔盖-莱先科(Serhiy Leshchenko)在入侵几天后来到这里,帮助团队应对俄罗斯的虚假信息。他不得不签署一份保密协议,禁止他分享有关地堡设计、位置或设施的任何细节。地堡中的所有居民都受到这一保密承诺的约束。他们甚至被禁止谈论他们吃的食物。
这里的孤立性常常迫使泽连斯基的团队只能通过屏幕体验战争,有点像世界上的其他人们。战斗和火箭弹袭击的画面往往在军方向泽连斯基介绍这些事件之前就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典型的情况是,总统和他的工作人员在掩体里围着一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咒骂着己方失利的画面,或为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坦克而欢呼雀跃。
莱先科告诉我:“这是我的收藏,”他调出了一架俄罗斯直升机在空中被炸飞的视频片段。网上流传的段子和病毒视频是他们经常性的轻松来源,乌克兰人编写、录制并在网上发布的战争歌谣也是如此。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没过多久,泽连斯基就坚持要亲自去观看战斗。3月初,当俄国人仍在炮击基辅并试图包围首都时,总统在他的两个朋友和一小队保镖的陪同下,秘密地开车离开了他的驻地。幕僚长叶尔马克说:“我们做出了临时决定。” 他们没有带相机。泽连斯基的一些最亲密的助手在近两个月后——他亲自在采访中确认了这一点——才知道这次旅行。
从班科瓦街往北走,这群人来到了一座倒塌的桥上,这座桥标志着城市边缘的前沿阵地。这是泽连斯基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战斗造成的影响。他对道路上爆炸留下的弹坑之大感到惊叹。当泽连斯基停下来与检查站的乌克兰军队交谈时,“他们都要惊掉了下巴。总统没有迫切的理由要离俄罗斯阵地那么近。” 他说,他只是想来看一看,并与前线的士兵们交谈。
几天后,泽连斯基进行了一次被助手们称为 “罗宋汤之旅” 的旅程。在靠近城市边缘的一个检查站,总统遇到了一个人,他每天都会为部队带来一锅新鲜的罗宋汤。他们站在那里,在敌人的狙击手和大炮的射程内,就着面包喝一碗浓汤,谈论着前苏联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的趣事。泽连斯基回忆说:“他告诉我他有多么讨厌俄国人。然后这位厨师走到他的汽车后备箱,拿出了他在苏联军队服役时获得的一些奖章。” 这次谈话给泽连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不错,” 叶尔马克说。“只是和我们所服务的人们谈谈。”
这样的外出活动很罕见。虽然他经常收到将军们的最新汇报,并反馈给他们宽泛的指示,但泽连斯基并没有假装自己是一个军事专家。他的国防部长也很少在他身边。乌克兰的任何高级军事指挥官都不在他身边。他的军事顾问阿雷斯托维奇说:“他让他们都去前线打仗”。
他的每一天基本都是一连串的发布会、会议和采访,通常通过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或电话进行。礼节性的电话占用了很多时间,比如与演员米拉-库尼斯(Mila Kunis)和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进行的一次扩大会议,他们通过GoFundMe活动为乌克兰筹款。在每晚向全国发表例行讲话之前,泽连斯基会和他的工作人员一起设定讲话的主题。“经常有人问谁是泽连斯基演讲的撰稿人,”公关顾问达莎-扎里夫纳说。“主要就是他自己,” 她说。“他对每一行字都很认真。”
整个3月和4月初,泽连斯基平均每天发表一次演讲,在韩国议会、世界银行和格莱美奖等不同场合讲话。每一次演讲主题都是以他的听众为中心精心策划的。当他在美国国会发言时,他提到了珍珠港和911事件。德国议会则听到他援引了大屠杀和柏林墙的历史。
持续不断的紧急任务和小的紧急情况会让团队变得麻木,时间的流逝如一名顾问所说就像幻觉一样。一天就像一小时,一小时又像一天。只有在睡觉前的几分钟,恐惧感才变得强烈起来。“那就是现实追上你的时候,” 莱先科说。“就是你躺在那里,想到外面炸弹时。”
4月初,团队开始更频繁地从地堡里出来。乌克兰军队已经将敌人从基辅郊区赶了回去,而俄罗斯人正在将他们的部队转移到东部的战役中。在入侵的第40天,泽连斯基再次走出院子,这次他带着相机。那天早上,他乘坐装甲车队前往布查,一个曾经富裕的小镇,俄军在那里屠杀了数百名平民。
泽连斯基说,他们的尸体散落在镇上,“在井里、地下室被发现,被勒死,被折磨”。几乎所有人都有致命的枪伤。有些人已经在街上躺了好几天了。当泽连斯基和他的团队近距离看到这些暴行时,他们的惊恐很快变成了愤怒。“我们想取消所有的和平谈判。” 戴维-阿拉卡米亚说,之前泽连斯基选定他来主持与俄罗斯人的谈判。“我根本无法再直视他们的脸。”
4月8日,当调查人员仍在挖掘布查的乱葬坑时,俄罗斯导弹击中了乌克兰东部克拉马托尔斯克的一个火车站。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带着他们的行李和宠物聚集在一起,希望能赶上撤离的火车。导弹造成至少50人死亡,另有100多人受伤。一些儿童失去了四肢。
泽连斯基通过一系列在现场拍摄并在上午转发给他的照片了解了这次袭击。其中一张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它显示了一个被爆炸斩首的女人。他说:“她穿着一身明亮的、令人难忘的衣服。” 那天下午,当他走进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时,他仍无法摆脱这个画面。欧盟最高官员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乘火车来到基辅,为乌克兰提供加入欧盟的快速通道。这个国家几十年来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但当这一时刻终于到来时,总统无法停止回忆火车站地上的那个无头女子。
当他站在冯德莱恩旁边的讲台上时,他的脸色苍白,他一贯的演说天赋让他有些发挥失常。他甚至无法在发言中提到导弹袭击。他后来告诉我:“那是一种你的手脚在做一件事,但你的脑袋却不听使唤的时刻。因为你的大脑在车站那儿,而你却需要出现在这里。”
这次访问是欧洲领导人们在4月开始到基辅的连串访问中的第一次。在这些访问期间,大院内不允许使用智能手机。因为一大群电话信号,全部从一个地方发射,可以让敌人的侦察机确定聚集的位置。然后:“砰!”,一名警卫解释说,他用手描画了一个火箭的弧线。
泽连斯基和他的团队仍然在大院地下的掩体中度过大多数夜晚并举行一些会议。但俄罗斯人的撤退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常规房间里工作,这些房间看起来很像战前的样子。但一个明显的区别是黑暗。许多窗户都用沙袋遮挡。灯被关掉了,以便让敌人的狙击手更难下手。而其他预防措施并没有明显的意义。警卫把通往行政办公室的电梯的灯扯掉了。一堆电线从原来的洞里伸出来,泽连斯基的助手们就在黑暗中上上下下。没有人记得为什么。
在我独自来到大院的日子里,气氛变得更加轻松。保洁员在柜子里打扫灰尘,在垃圾桶里放上新的垃圾袋。第一次,我惊讶地发现入口处的金属探测器和X光机的电源被拔掉了,而一个清洁工正拿着拖把在它们周围工作。后来,一个疲惫的警卫在我的包里扫了一眼,让我通过,感觉一切都很寻常。
在楼上,战争开始让人感觉遥远。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是总统最亲密的四位顾问之一,他拒绝封闭办公室的窗户。他甚至都没有拉上窗帘。4月的一天,当他邀请我去见他时,房间很好找,因为他的铭牌还在门上。“我们听到防空警报就会下楼,”他耸耸肩解释说,指的是掩体。“但这是我的办公室。我喜欢这里。”
这种对基辅防空系统的信任似乎是一种适应机制,是反抗与否认的结合。没有办法阻止俄罗斯针对乌克兰部署的那种高超音速导弹。Kinzhal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匕首”,它能以超过五倍音速的速度飞行,并能迂回曲折地避开拦截。它还可以携带一枚俄罗斯的核弹头。但是波多利亚克认为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些信息。“袭击是家常便饭,”他告诉我。“他们肯定会袭击这里,这里会变成一片废墟。”他说这话时,声音里没有恐惧。“可我们还能怎样?”他问道。“我们必须继续工作。”
宿命论作为一个组织原则在发挥作用。在战争的开始阶段,一些粗略的预防措施——如设置路障的大门、防弹背心——也许是必要的。后来,当不再有俄罗斯突击队冲进大门的风险时,泽连斯基的团队明白,这种防御措施最终都是徒劳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库的入侵者。他们已经决定不躲避了。躲避的意义何在?
泽连斯基现在最常在大院的简报室工作,那里既不在地下,也没有防御设施。这是一间没有窗户的会议室,只有一个点缀:泽连斯基椅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把乌克兰的国家象征——三叉戟,熠熠生辉。大屏幕沿着墙壁排列,一台摄像机从会议桌的中央面向总统。4月19日上午9点左右,泽连斯基面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他的将军和情报主管的面孔。
那天晚上,总统向全国发表了视频讲话,宣布乌克兰东部的战役开始。现在他想听听哪里的战斗最激烈,他的部队在哪里撤退,谁开了小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以及他们在哪里成功推进。“在东部的某些地方,那里简直疯了,” 那天晚些时候,他总结了将军们的简报后告诉我。“从打击的频率、重炮射击和损失来看,真的非常可怕。”
一个多月来,泽连斯基一直在与两名乌克兰指挥官发短信。他们是马里乌波尔的最后守卫者,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在入侵之初就被俄罗斯人包围了。一支小部队仍在一个巨大的钢铁厂内坚守。他们的指挥官之一,第36独立海军陆战队旅的谢尔盖-沃林斯基少校,已经与泽连斯基联系了几个星期。泽连斯基告诉我,“我们现在已经很熟悉对方了。” 大多数日子里,他们互相打电话或发短信,有时甚至在半夜。早些时候,这位士兵给总统发了一张他们在很久以前合影的自拍照。“我们互相挎着肩,像朋友一样,”他说。
俄罗斯对马里乌波尔的攻击使该旅损失惨重。泽连斯基告诉我,部队中大约只有200人幸存了下来。他们在钢铁厂内找到庇护所和补给品之前,他们已经耗尽了食物、水和弹药。“他们过得非常艰难,”泽连斯基说。“我们尽力相互支持”。
但泽连斯基能做的事情很少。乌克兰没有足够的重型武器来突破对马里乌波尔的包围。在整个东部地区,俄罗斯部队有着明显的军力优势。叶尔马克说:“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几倍。”
在几乎每一次与外国领导人的谈话中,泽连斯基都会要求提供可以帮助扭转战局的武器。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和荷兰,已经同意提供这些武器。其他人则摇摆不定,最关键的是德国。泽连斯基说:“对德国人来说,局面真的很困难。” 他们表现得似乎不想失去与俄罗斯的关系。德国的天然气供应主要都依赖于俄罗斯。“这是他们德国人一贯的实用主义,” 泽连斯基说。“但这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乌克兰已经明确表达了它的沮丧。4月中旬,当泽连斯基的团队婉言谢绝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时,他已经在前来访问基辅的路上了。
有时,总统的直言不讳会让人觉得是一种羞辱,就像他对联合国安理会说,安理会应该考虑解散自己。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告诉我,如果施泰因迈尔被邀请到基辅,他将会非常感激,“因为他是一个朋友”。但泽连斯基已经知道,即使是友好的请求也不会让乌克兰得到它所需要的武器。这就是泽连斯基对其核心责任的理解。他不是一个有权在地图上调动部队的军事战略家,而是一个沟通者,一个活生生的国家象征,他吸引和保持世界关注的能力将会影响他的国家的生死存亡。
他的助手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使命,一些人对泽连斯基的评价不一。阿列斯多维奇说:“有时他会进入角色,开始像演员扮演总统一样说话,” 他本人曾在基辅当过多年的戏剧演员。“我认为这其实对我们没有帮助”。他说,只有当泽连斯基筋疲力尽时,面具才会卸下。“当他累了的时候,他无法再演戏。他只能说出他的真实想法,” 阿雷斯托维奇告诉我。“当他是自己的时候,他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一个正直和有人性的人。”
也许对我来说,在漫长的一天即将结束时见到总统是件幸运的事。入侵近两个月来,他已经变了。他的脸上出现了新的皱纹,在考虑问题的答案时,他不再在房间里寻找他的顾问了。“我变老了,”他承认。“我已经从所有这些我从未想要的智慧中老去。这是与死亡人数和俄罗斯士兵实施的酷刑相联系的智慧,某种特别的智慧。” 他补充说,并拖长了声音。“说实话,我从没有计划过要学习那样的知识。”
这让我怀疑他是否对三年前的选择感到后悔,就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的喜剧表演曾大受欢迎。站在他的更衣室里,他仍然因观众的赞叹而容光焕发。朋友们在后台等着开派对。粉丝们聚集在外面等着与他合影。这只是他开始竞选总统的第三个月,当时泽连斯基想回头还来得及。
但他并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即使在战后也不后悔。“一秒钟都没有。” 他在总统府大院里告诉我。他不知道战争将如何结束,也不知道历史将如何描述他在战争中的地位。在这个时刻,他只知道乌克兰需要一个战时总统。而这正是他打算扮演的角色。
——报道:尼-波利/华盛顿和西蒙尼-沙阿/纽约
美协军第二,仅次于先总统 常公。。。
虽然看起来可能比常公强,但主要是被菜鹅给衬得,常公敢在劣势兵力下拉出机动兵团和解放军野战打对攻,还打得有来有回,乌军全程采用猪的战术,菜鹅基辅大撤退都不敢出来追,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单论军事就不太行。。。
俄乌看起来打得火热,本质上是不对称战争。乌克兰缩在要塞化的城市里打防御。俄罗斯拿着火炮/战机支援啃城市。乌克兰的战场感知能力是谁给的?是自己的吗?乌克兰的单兵防空武器是自己的吗?
太多的假消息和带节奏。
比如:乌克兰击落无数俄罗斯战机。然而击落俄罗斯战机使用的武器都是单兵防空武器。为什么不用S300或者其它的防空系统?是因为不好用吗?是因为一开战就被俄罗斯摧毁了。
又比如:波兰(具体国家我记不清楚了,我记得还有一个)给了乌克兰T72坦克。如果你看过坦克装车视频,你就知道啥叫裸奔T72。给的T72连一块反应装甲都没有。
乌克兰为什么打防御战而不是与俄罗斯野战对冲?是因为不想吗?技术性兵种无法展开就没法打。。。当然现在还又多少技术性兵种也是一个问题。
排名没意义,全盛时期的苏联世界前二没问题吧,打阿富汗打不过(评论区提醒,应该说是达不成既定目标)
你可以说有人援助阿富汗,阿尔巴尼亚没人援助,可阿尔巴尼亚三百万人的小国里面有一百来万碉堡,苏联自己估摸着都打不过,干脆没打。
越南以为自己打跑了美国人,就自封了一个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吧。
排名没有任何意义,能否在既定战场,达成预想目的才是评价一个国家军事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
乌克兰选择了对的战术,就是当王八死顶,在经营数年的工事里面死顶打消耗,乌克兰失去了战场的控制权,但是不这么打战场控制权仍然不在手里,还不如当王八。
俄罗斯人人少火力强,当然是选择让火力无效化,同时可以利用地形优势的战术最有用。
死硬纳粹难培养,老兵难培养,安非他命战士便宜啊。
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换取最大的消耗,打胜仗难,打烂账就简单了。
不过时间到了五月,目前情况已经变了,俄罗斯最新的这位指挥最喜欢日拱一卒的打烂仗打法了。
希望西方给点力,憋天天整点标枪啥的了,那玩意儿不顶用,t55都比他好使,赶紧整点坦克补充消耗才是正事。
打传统陆军会战还是一战部队水平,但斗志上也有一战中几个主要国家高度,被包围也不投降不怕死。
其整体并没有大规模调度配合的能力,也没有以地制空的野战能力,还缺乏远程打击火力。面对俄军缺乏后勤的突击部队也无法成型的包围。面对俄军暴露在全球网友下的几十公里露营也没能力掌握大好机会给其重创。面对俄军漏洞百出的包围圈不能成功突围。
乌克兰这次打的精彩的,更多是其营连级作战。这种作战中,北约构建的去中心化指挥体系给了乌克兰基层军官很大的决策权力,而这些基层军官又都是经历过北约培训与东乌实战的,在能力和经验上都要比俄罗斯那批层级指挥缺少实战的基层强得多。
但小规模作战的胜利,需要积累到很大数量才能形成质变。所以乌克兰不能急着决战,而是要继续和俄罗斯粘着打。部队不聚集,四面游击,发挥在机动性和情报方面的优势,耗死俄罗斯还是有可能的。
空军和海军不入流,陆军可以算一流水平,世界前十肯定是稳的。
俄乌战争打成拉锯战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不是乌军太强,可能还是俄军的决策有极大的问题,再加上战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面俄军还不如乌军。打乌克兰打成这样子大概率就是这两主要原因。
俄军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确实有极大的问题,完全没有进攻重点,看起来机械化兵团的大纵深作战很壮观,实际上还没到分割包围敌军的阶段自己的后勤就先炸了。
俄军确实突兀的结束了第一个月北线的作战行动。但俄军并不是溃败,也说不上溃败。实质上应该是后勤补给线有很大问题,在战果有限,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俄军高层自己选择放弃了北线的军事行动。就是规避风险,远没有达到溃败那种程度。
及时止损和溃败是有明显区别的,及时止损的时候溃败并没有发生,只是说存在这个风险。
如果俄军在已经看出情况不妙还坚持不撤退,其实犯了希特勒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斯大林在基辅战役一样的错误。大胡子和小胡子军事水平可能一个停在一战水平,一个停在苏波战争水平,两人都喜欢连绵不断的防线,都不愿意让手下后撤一步。
只要两人当时愿意听手下的意见,就不至于在那几次战役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其实就是一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简单问题。
这个年代其实也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因为在收集战场信息和指挥通讯方面,现在的技术条件和二战时期相比确实有天壤之别。决策层肯定基本上了解战场的状况,正常情况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指挥。
(法国的崩溃有一方面也是德军攻击太迅速造成了法军司令部指挥的无效化,从总部发布命令要3天才能传达到基层,完全没办法堵住缺口)
巷战不太顺利,基辅和哈尔科夫面积太大,加上后勤保障线出问题的情况下,俄军选择结束北线的军事行动,其实就是为了规避风险。
如果当时不撤再耗两个月很有可能是会被反推的,就像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一样。如果出现这种状况,会是一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俄军意识到情况不妙的时候,直接选择了收手,而不是继续原定作战计划。
俄军后勤补给出问题的具体原因现在还未知,有可能是当时乌军小股部队的频繁袭扰造成了很大问题,也可能是白俄罗斯方面在划水。具体原因大概要很久之后才会知道。
然后俄军就转成了重点进攻,基本重点只集中在顿巴斯了。 这个决策当然没什么问题,确实只应该吃自己能吃下的目标,但俄军选择的方式有很大的问题,从东往西不是什么明智的方式,而且压根达不成彻底的胜利。改变战场态势终究是要靠包围和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去实现的,从东往西打,乌克兰只要最大限度的死守,守不住的时候或者要被包围的时候再后撤其实会保存下来有生力量。 乌克兰面积很大,俄军明显兵力不够,俄军控制的区域越多,控制会越不严密,同时补给线又会被拉长,然后没遭遇重大打击的乌军又会有反击的机会,这是无解的问题。 乌克兰三四千万人口,内无纷争,外有援助,离兵源枯竭的临界点恐怕极其远,这种打法再打几年俄军也解决不了问题。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俄军一开始决策上问题太大造成的,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兵力和作战目标都太分散了。
包围并且攻占基辅,切断外界援助乌克兰通道,歼灭乌东地区的乌军主力。
这三个目标如果俄军第一个月能实现一个,这场俄乌战争早就可以结束了,而且俄军取胜一点争议都没有,俄军其实是自己错过了这个机会。
攻占基辅,控制乌波边境切断援助通道,这两件事比较难,但是一开始俄军的力量肯定足够去包抄东部乌军。 俄军有十倍的空军优势,远程火力优势,装甲部队规模的优势,以及地理态势上的优势, 俄军本就可以在白俄罗斯,克里米亚两个方向集结军队,本来面对乌克兰就是包围的态势。 只要南北对进或者从北向南的镰刀攻势能够实现,其实切断乌东乌军退路和补给,再歼灭这支乌军应该会水到渠成,而从东往西打确实挺傻的。
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体现的特点其实是空军决胜论。 而数次中东战争和二战早期的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体现的其实是空地一体战和现代机动作战,大规模机械化战争。
俄乌战争现在的模式更像是一种炮兵决战,其实挺无聊的。 俄军空有制空权,制空权却只停留在阻止乌军大规模行动的地步,俄军有地利的优势却不能以此开展机动作战达成包围乌军主力的目标。然后顿巴斯决战就打成了一场100年后的凡尔登战役,不得不说俄军高层真是一帮天才。 或许军事上还能取得一些战果吧,但说实话这种战果和俄军原本的最佳策略所能达成的战果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总结一下
俄军全面进攻改重点进攻这个选择没有问题,就是及时止损而已,不这么选可能会更麻烦。
俄军一开始的作战计划问题非常大,应该是情报系统上巨大的误差造成的误判,一开始的作战计划非常不现实,也没什么主攻方向。可能是复制在捷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上瘾了。
俄军现阶段打顿巴斯决战的方式也有问题,不敢冒险其实不可能取得决定性战果。取得优势最简单的方式,无论怎么看都还应该是包饺子。
乌克兰如果死不投降,俄罗斯最后可能难逃自己酿成的后果。
保住克里米亚应该是俄罗斯的底裤,而顿巴斯如果最终克什米尔化,其实看不出俄罗斯挣了什么,因为还和《明斯克协议》中已经实现的目标一样,相当于就是做了一堆无用功然后回到原点。
乌克兰可能最终会丢地,但对小国而言有时候很难避免,如果克里米亚上面全是俄罗斯人,赫尔松全是乌奸,收回来又能做什么呢,最终还是会丢的。
卫国战争只要不被灭国其实就赢了,独立战争只要最终独立其实也赢了。用大国的角度去看中等国家和小国得出的观点不会客观,也很难说有多大意义。
爱尔兰在大英还在世界第一位置的1920年就裂出去了,但是爱尔兰现在的发展水平比英国高很多。人均8.5万美元的GDP其实远超除伦敦之外英国其他地区了。 奥地利的情况也和爱尔兰类似,虽然帝国是没了,现在也不是德国的一部分,但是平均发展程度高于德国。乌克兰实质上不是一个独立国家,独立以来也长时期受俄罗斯的影响,要最终实现真正的独立肯定会付出必要的代价。
上面那段就是一种观点,个人并不认为乌克兰会亏,反倒是真正的现代民族意识可能会形成。其实中国人习惯的大一统思想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小国视角有时候是可以借鉴的。
说下乌军吧。
乌军的空军和海军当然是不入流的水平,因为强大的空军和海军需要财力和科技的支持。
乌克兰有一定的军事科技,毕竟继承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苏联工业的精华,而且城市化率,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也是很高的,好像和中国差不多。但乌克兰那种经济状况完全不可能发展出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很简单,因为没钱。
日本,韩国,以色列的空军都相当厉害,装备也很先进,至少要养得起这个规模的现代空军,这是发展空军的必备条件。
像土耳其,波兰这种国家就是陆军实力不错,但是空军不是很强,都只有百来架f16这个级别的战斗机,f16使用的成本不高,而且这两国的财力也不够,毕竟GDP都不到万亿美元的级别,就是瑞士和荷兰的总量水平。
另一种路线就是本身有发达的航空工业,例如英法和俄罗斯。英法的空军都比较厉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英国航空工业也不弱,美帝最早用在两栖舰艇上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是从英国买的。
而海军的需求其实还排在空军之后,要真有那个需求才会去发展海军,例如德国这种国家都一直没有强大的海军,而且建设上就一直不感兴趣,以色列也基本没有什么海军。
乌克兰弃核的主要原因就是没钱,乌克兰只有制造载具的能力,并不具备生产和维护核武器的能力,重新开发全套核武器生产工业超过了乌克兰的财力范围。空军和海军从1990年修补到现在其实也出于没钱的原因。
陆军相对不怎么烧钱,而且乌克兰有这个需求,所以从2014年到现在陆军建设上来说,乌克兰做得比俄罗斯好很多,不仅吸收了一些北约的东西,现有的苏式武器装备的使用也开发到了极限。
没必要小看陆军和步兵,其实陆军和步兵才是军队真正的中流砥柱。决定甲午战争结果的本身就是陆战而不是海战,如果甲午陆战打得够好,当年得到一个平局的结果是完全可能的。
评价陆军的战力不止要看武器装备和作战指挥系统是否先进,战斗意志也是影响战斗力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战奥斯曼军队这方面不合格,加里波利战役打输之后伊斯坦布尔大概率直接就没了。 而一战之后的希土战争如果输了,现代的土耳其也不会存在。
对陆军而言,武器装备先进与否并不是决定性的,中东各国就有很多例子。
沙特的军费经常上千亿美元,然后拿也门的胡赛武装没办法。 伊拉克政府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都是美国协助成立的,但是伊拉克政府军最终击败了伊斯兰国,收复了摩苏尔,阿富汗政府军在塔利班面前基本没太多有效抵抗就全体解散了。
不用小看伊斯兰国,苏制装备的叙利亚政府军其实也打不过伊斯兰国,2015年如果不是俄军及时出手,巴沙尔政权可能大马士革都保不住。
伊拉克军队确实比叙利亚军队,阿富汗政府军都要强很多,可能还是国家的历史底蕴不一样。
伊拉克毕竟是巴比伦,又是阿拉伯帝国统治中心,伊朗则是波斯。 沙特和叙利亚完全比不了那两个。
伊朗两伊战争表现应该是稍弱于伊拉克军队。
大国和中小国家的较量也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结果并不一定有借鉴意义。相对而言,二战中各国的表现其实最客观,因为都是总体战,而且完全没有留手。
朝鲜战争其实判断不出中美,还有朝韩的陆军实力水平。
早期朝军和苏军没有区别,后期的韩军战力确实也上去了。
朝鲜战争的战场比较奇特,地形过于复杂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也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加上地方也太小了。从5次大规模战役之后两边兵力相加差不多有200来万,而战线过于拥堵没有操作空间,到那时候运动战阶段就基本结束了,中美两国本身也没用全力。
朝鲜战争为什么后来打成了静止状态就像二战为什么盟军不从巴尔干登陆,为什么不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那个方向进攻德国的原因一样,主要是地形的影响很大。
阿富汗也是山地地形,但是游击战和治安战的成果并不能说明阿富汗武装很厉害。 最早的时候可能大英是拿阿富汗没办法,但是二战之后的美苏打阿富汗其实都是碾压的局面。
苏军几个小时就把阿富汗首脑阿明击毙了,而一周就控制了阿富汗所有省会,美军一样把本拉登追到了巴基斯坦境内,而且在山区开展过地毯式搜索。
造成苏军和美军泥潭局面的其实是游击战和治安战,而且美苏两国都受到了国际法的限制。
如果真像东线德国那样搞焦土,或者像二战日本一样玩三光,多少个阿富汗都不够美苏两国打的,德国和日本击杀上千万平民本来就没费多大劲。
人民战争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就是应对起来比较麻烦。 只要解决掉人民战争的土壤或者直接解决掉人民,其实就不会有人民战争了,也不会有持续的游击战和治安战,德国和日本都实施过的焦土化就是最好的对付人民战争的手段。
所以两次阿富汗战争其实都说明不了美军和苏军不如阿富汗游击队,只不过是没下狠手罢了,像二战东线的游击战就取得不了多大成果。
越南战争也是一样的原因,北越打了那么多年,一直没办法攻下美军任何一个大型据点,几万兵力都拿不下美军5000人驻守的前线机场。美国本身也留手了,由于北方大国的警告,其实美军地面部队就没有越过过17度线,如果美军真能像曾经对付金日成一样攻占北越几乎全境,游击战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所以也证明不了越南真是什么所谓的世界第三。
其实看二战的表现,各国全力出手的战力就是最客观的,二战之后大都是局部战争,而且各个大国基本都受到了很多限制。
评判一支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有效组织程度,简单点可以去看防守端的表现。
防守端的表现其实决定一支军队的下限,如果连防守都做不好,进攻端大概率肯定是一团糟。 只要做得到伤亡过半的的情况下防守都不会崩,就可以说表现还是完全合格的。
苏军二战早期的表现可能都到不了这个标准,法国当时其实是被自己坑的,主要是战略上一败涂地,德军从阿登森林突进,向左一个镰刀收割了英法联军精锐,然后又向右一个镰刀直接打到了瑞士边境收割了马奇诺防线的守军,法国就战败了。
德国和法国如果单独把师级单位拎出来对打应该是没有两倍的战力差距,因为输成那样也就是40万和13万的伤亡比例。
从防守这点看,乌克兰陆军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而且俄军还有相当的制空权。
基辅附近的卫星城当初都守住了,马里乌波尔完全围困之下也守了50多天,俄军加上卢顿民兵的伤亡大概率还要高于乌军的伤亡。
顿巴斯战争中顿涅斯克机场的战斗最后也打到了整个航站楼完全摧毁。
可以说基本上乌克兰陆军的战斗力不弱于俄军太多,当然俄军则是非本土作战并没有卫国战争buff的加持。
乌克兰陆军世界前十的水平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乌军有参照物,俄国陆军再拉应该也是世界前五的水平。
而很多国家最近30年也没证明过自己,例如日本和韩国。
以色列陆军的水平应该略强于土耳其,等于英法的水平。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陆军,一战和二战水平可能还要超过英军,现在至少也不会弱很多。
乌克兰可能稍弱于这些国家,但实战经验还是有加成的。
没必要太小看乌克兰,苏联刚解体的时候乌军纸面实力其实就是世界第三,因为苏联是个军国主义国家,当时乌克兰军队的规模确实也非常大,好像1991年的时候乌克兰真有80万军队。
看历史表现乌克兰其实都不是帝俄和苏联的殖民地,直接就是帝俄和苏联的本体。
乌克兰曾经分别当过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及帝俄的附属国,而且是负责打仗的那种,波立联邦的军事史还是非常辉煌的,曾经占领过莫斯科很多年,波立联邦的崩溃好像也和乌克兰的反戈一击不无关系。
而乌克兰的哥萨克骑兵本来就是帝俄的传奇军团。乌克兰大概率本来就是一个二号战斗民族,只不过被低估了而已。
乌克兰曾经是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也代表着乌克兰一样广泛参与过抵抗拿破仑和希特勒入侵的两次卫国战争。这也说明乌克兰军力不会真如想象中那么差。
前十大概就是乌克兰陆军的历史平均水平,个人认为应该算不上高估。
这就体现出俄军在基辅大规模撤退的弊端了:以前你可以吹俄军牛逼,乌克兰都是小丑。现在只能说俄军和乌军都是小丑,不过乌军更小丑一点了
服了,系统提醒我说有歧视和攻击内容。一堆人的回复直接被系统屏蔽,然后基本都是挺乌一方的。看来我说乌军菜确实伤到一部分人了,乌军可能的确是某些人的长辈,以致他们感到受了伤害出口成脏毫无素质。我曾经以为搓米问答上的绝大部分中国人应该和乌军没有血缘关系,现在看来我错了,我意识到了说乌军菜是在攻击他们,我不该歧视他们。原回答如下:
开战时乌军四十万,俄军十五万,然后网上公认俄军很菜,结果这四十万英勇的乌军被十五万很菜的俄军压着打,,,什么水平可想而知。按美军的说法,俄罗斯在乌一线陆军不到80个营,大约8万,还分散在几个方向上。就是这么点兵力,居然可以在乌克兰占据主动,丝毫看不到乌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动作。乌军幸好面对的是很菜的俄军,不然真不知会是何种下场。不过这种水平也是远高于英法德了,这三国的陆军别说质量,连填线都不够。
由于有很多网友回复,让我越发觉得我的结论正确了。首先有一大群人要证明双方人数不对,乌军战前现役二十五六万,准军事部队十万余,预备役征调三万多,我说四十万没啥问题吧?乌军自己说的俄军战前周边集结15万。打起来人数变动很正常,然后一群人一边说现代战争不能看数量,一边说俄乌数量差距其实不大,这是什么军事水平?
还有一堆人还要通过试图证明俄军菜来说明乌军不菜,这是什么逻辑?俄军菜,这能证明乌军厉害?有人似乎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出口成脏阴阳怪气,难道我说乌军菜侮辱到他们了?乌军是他们亲属?
更有人说不能看人数。那乌军何必养这么多无用的人呢?养兵还贵,解散了岂不划算?乌国防部一定不如某些知友聪明,搞什么全国动员,新扩充了25个旅的兵力,何苦呢?
按这些回复的说法不看人数看武器,按搓米问答上的各类视频图片,俄军丢盔弃甲,武器损失殆尽,乌军缴获无数。又有各国倾情赞助,左手毒刺,右手标枪,更有北约电子战支持,怎么可能武器不行呢?网上大师都说了俄军武器都是破烂,落后世界几十年,怎么可能对乌军有武器优势呢?
有人问不显示IP,关于IP我觉得是否显示都一样,看下基本逻辑就知道了,比如以下这几类逻辑:
试图说明乌军多而无用,大部分没有战斗力,不能算人数。一支一半以上人员不能上战场的军队,这是什么军事水平?
说乌军在基辅把俄军打的狼狈逃窜,损失惨重。又说俄军兵力吃紧,把这些溃败的部队直接又送去顿巴斯了。俄军这么干简直菜的抠脚,不知道溃散的军队重组要很长时间吗?俄军装备都丢了拿牙齿去咬死乌军吗?顿巴斯的乌军居然被这些溃败后直接再上战场的俄军打的不停后退,根本不反击,这绝对是乌军有人道主义精神,不忍再杀伤俄军,这军队是什么军事水平?
还有人说乌军现在投入兵力很少,大部队都在后方,都在训练。现在俄军溃败之军就在顿巴斯,乌军主力居然在后方眼看俄军在本国领土杀人放火,放弃这个走上前线把俄军一举消灭的机会,大部队继续在后方静坐,这绝对是希望用礼义廉耻感化俄军,这军队是什么军事水平?
还有人说要把东乌民兵算进去。根据网上军事大师的说法,东乌民兵都是拉壮丁,根本不训练,武器都是破烂,连通讯设备都是民用对讲机。乌军打这种军队岂不是如同打女人小孩?就算人数多十倍又有何妨?何况乌军肯定是不把东乌人当人的,否则怎能干出那些暴行?至于车臣仔网上不是说都是去演戏磨洋工的吗?这还需要统计进去?
多少算个工业国,还有苏联军事遗产,比起一般的武器完全靠进口国家还是强的多的,再加上北约军援和情报支援,所以还能和俄军碰一碰 。
但是,俄军虽然打的拉胯,你乌军打的就好了?是的,乌军没被毛子一波RUSH掉 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但是超出预期这不代表乌军就打的很好,乌军目前的打法,说白了就是缩在修了几年的工事里,死守城市,摆出一个挨打的架子,拿脸接俄军的炮弹。。。马城,北顿莫不如是,俄军估计也看明白了,所以也不急了,反正你也没战场控制权,拉出老炮和库存炮弹一顿轰,毕竟俄军别的不多,就苏联遗留的火炮和弹药管够。。。
今天是5.21就目前来讲,乌东防线已经给俄军用火炮硬生生磨出了几个口子了,俄军已经开始切断乌军补给路线,乌军目前的局势已经相当危险了。
乌军+外籍佣兵+北约军援+北约情报支援+美国战略核威慑=世界一流军队,没毛病。
如果你说的是单独乌军的话,三流吧。
如果自去年年底起如果没有西方的外交支援,和开战后没有西方的即时的情报和军备支援的话,乌克兰今天的境况要惨得多,基辅第十天就会被包围,今天应该都像马留波利一样给炸平了,所以单论军事的话,乌克兰的军队还是世界三流的水平。
现在能把俄军打成这样,能把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拖下山崖,这都是西方有能耐干出来的事;
至于俄军咋的了,那就是俄军自己的责任了,毕竟打车臣和叙利亚的游击队不是与正规军交火那个档次,实战经验要是仔细分析的话,应该是很多点儿讲头的,毕竟在市场上买只羊回家做烧烤和在丛林里捕杀一头野鹿再扒皮架火,是有很大区别的。
呃…居然有人对支援军火感到不满?
欧盟北约多少个国家在给乌克兰送军火?军火难道不就是一点一点送的吗?你从家里武器库运到乌克兰能像精灵球一样直接传送的?
现在乌克兰士兵不就是拿着标枪导弹吗?打完了美国三分之一的库存你跟我说还没全部武装?接下来重武器马上就到了。
乌军其实也是挺拉胯的,拿着这么好的武器却没打出优势。
为什么乌军没法全部发挥军火的实力?
第一个原因是有偷军火倒卖的牟利士兵,不排除某些高层军官贪污,你根本没办法证实武器到底是不是用来对付俄罗斯,他要说军队被俄罗斯劫持,军火被抢了,你有什么办法?所以一部分武器被卖到黑市了。
别跟我说不可能有这种情况,你们看下武器值多少钱就知道了:
零元购的武器,转手1折卖掉都有1.6w美元,折算RMB将近11万啊!!!
就算拿到国内按照程序员月薪1万计算,扣掉五险一金和税收,不吃不喝干一年才有这样的收入。
趁乱贪污的可能性有多高,应该都懂吧?别说是高层了,普通士兵假装放了个空炮再回去报销,这种操作并不难吧?比如先把武器藏在某个地方,没人会核实你是不是真的打了这一炮,甚至你把枪膛里的子弹卸下来拿去卖都没人知道,这怎么统计?
很可能有一部分武器被贪污了。
第二个原因是乌军不习惯使用这些武器,你送来的武器总得经过培训吧?现在很多新兵都是从市民强征的,根本没上过战场,地雷怎么埋,埋在哪合适,新兵和老兵能一样吗?经验不足也是问题,还有把水雷埋在陆地的,我不是军事迷也不懂为什么可以这么用。
军火支援还不够?
没问题,谷歌来帮你。
谷歌地图直接给你暴露俄罗斯军队的位置。
还不够?
没问题,推特来帮你。
先封杀俄罗斯媒体不让他们发声,接着允许辱骂俄罗斯的言论,舆论战包你打赢!
还不够?
美国振臂一呼,舔美国家都来帮你制裁俄罗斯,经济打压,让俄罗斯经济崩溃!
最后还有美爹亲自指挥作战:
你们还觉得这些哥们不够带劲?
乌克兰背后是多少个国家的力量?就这样都还没打出优势。
简单概括就是:不中用啊。
乌克兰中单对线俄罗斯中单。
乌克兰被压着打,美国野爹帮你抓一波。
你没线权?波兰辅助帮你清兵线。
德国射手说我自己也要发育,帮你A了对面半管血就回去发育了。
就这样你还被压着打?难道不就是不中用吗?
这要遇到蒙古上单早就开喷了。
幸好乌方上单是日本,乌克兰被单杀之后,开始嘲讽日本上单偷了一只美爹的野怪,结果日本上单也怒了,乌方一番话成为分裂团队导火线,德国射手开始抱怨美国野爹只顾自己发育,还偏心只帮中单,下路都被打出屎来了,没过多久也开始送了,波兰辅助也颇有怨词:俄罗斯的大招我来吃,结果你就打出这么点伤害???
整了个四保一战术,结果却保了个菜鸡?
所以我觉得乌军这样也谈不上有多强的实力,毕竟现在是和平年代,就像以前的八旗子弟一样,都是玩鸟抽旱烟,平时疏于训练,不只是乌克兰,俄罗斯应该也一样,但至少俄罗斯扛住了1v5的压力,从结果来看还是乌军不中用
其实早在俄罗斯2014年发动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美国军事行政部门对于乌克兰军队的表现就展开了细致的观察,总体评价是:“由于体制问题,导致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低下,而且该体系因为腐败而臭名昭著”(institutional problems contributed to Ukraine’s combat ineffectiveness … and the system was notoriously corrupt),大部分前线的营级战斗单位缺乏实弹训练,且指挥系统反馈效率低下(and its battalions had rarely conducted live fire exercises…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reportedly led to inefficient…). 乌克兰还特别依赖于“志愿者”为主的准军事部队,其中一些部队由那些拥有自己“政治议程”的寡头所资助。 (Ukraine also depended on “volunteer” paramilitary units, some of which were funded by oligarchs with their own political agendas.)(这部分的代表就是’亚速营’ 等极端民族主义军事组织,很多战场新闻已经很清晰的彰显了,乌克兰最高统帅部其实缺乏对这些武装部队‘完全’的控制能力,即使他们作战非常的顽强)…
即使,按照美国自己的军事评估标准来说,乌克兰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符合多样化指标去衡量的现代化军队。例如;他缺乏有效的现代化侦查及指挥作战系统、缺乏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供应能力、缺乏大量的具有专业能力及经验的志愿兵。当然,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军事援助的大量介入,乌克兰的军事能力获得了部分改观(主要成交果包含了;改善了军事采购系统的透明性,获得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包含先进的通讯指挥系统)能够较以往不那么受‘腐败和官僚系统的阻碍’的进入一线部队的手中)。
当然,类似乌克兰这样充斥了政治派别、经济寡头、地方官僚、内部腐败及其他拥有不同的利益代表的错综复杂的一个国家实体,即使是美国援助的军事改革也是处处受到矜持的(大家可以类比的想象一下Bald head的果军在接受美援后,美国所尝试进行现代化军事改革的结果),例如,因为不符合’军队高层的现实利益‘, 很多更关键的建议,例如采取西方战术指挥体系的建议被乌克兰高层全部拒绝了。(Proposals to adopt Western tactical command structures,…were largely ignored)
距离克里米亚的失败过去其实不足短短7年,美国的援助和乌克兰内部实际上的改善,其实是相当有限的,截止2022年2月24日战争爆发前(2014-2022),美国对乌克兰的特别安全援助(Security assistance)只有区区的$ 2 BN, 其中很多资金的权重还分配在政府部门改革、国内安全治理(税务及国防采购透明性的重组上)及其他非军事援助的成本上,其中真正的Military AID的数量并不高(可以参考一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军事援助数量和内容)。
因此,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对于乌克兰正规军在战前的情景评估是充满悲观主义的(’Pessimism’)。也正因为如此,在2月份战争爆发后,当乌克兰成功阻挡了俄罗斯的全面进攻的时候,美国媒体才惊诧到“Ukrainian Army has defied EXpections.”(乌克兰军队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
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军队在抵抗俄罗斯军事打击的时候表现’出乎意料’,是否等同于乌克兰军队在世界上的真实水平呢?我相信,但凡有些逻辑分析能力的都不会把这两者轻易的划上等号。
乌克兰战争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俄罗斯的军事进展缓慢是有很多超越常规 军事指标 的多方位因素去影响和改变战争进程的。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回答
俄军的前线战损异常严重,战争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 flyingpanzer的回答 – 搓米问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9002946/answer/2406684505
乌克兰在军事意义上的取得胜利(相较于悲观的预期)在于现代战争的特殊性,在俄罗斯的角度,就如我之前文章中所述:”俄罗斯的军事资产其实是在一个错误战场环境、错误的预设地点和错误的外部形势预判下被动的进行的一场战场试错。”
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本质上是一场意志的较量(Contest of wills),合理运用这种意志可以在战场上获得更多的军事主动权。乌克兰的成功首先就在于相较于俄罗斯军队,乌克兰人的参战意愿要强烈的多,如果说在东乌冲突或者克里米亚冲突的时候,乌克兰人可能还缺乏这样的动机的话。当俄罗斯军队展开全面入侵,并开始围攻基辅的时候,乌克兰人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战斗激情就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在此情境下;乌克兰军队并没有在巨大的压力下恐慌和走向奔溃。从这一刻其实就决定了俄罗斯政府’布拉格之春式的闪电式军事冒险’已经在军事策略上走向破产。
而俄罗斯的轻敌和自大(不足区区100个营级战斗单位摆明了俄罗斯认为基辅不可能存在像样的抵抗,至于格罗兹尼式的巷战是更加不可能出现的),特别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军事行动给俄罗斯进一步营造了战略意识上的一种错觉,暨’布拉格之春式的闪电式军事突袭’对于乌克兰这样腐败的政府在克里米亚以外的乌克兰领土上也是一样有效的。这种轻敌和自大 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的优势。
当乌克兰军队没有如俄罗斯预计的那样走向奔溃,反而在Mariupol或者IZYUM等被围困的城市中坚持数周的时候(即使他们在战术上很难挽回全面失败性的陷落)。俄罗斯却因为轻敌和自大而;拉长的战线、糟糕的补给线和缺乏足够弹药和物资的储备等战略性的失误,放大了俄罗斯军队不必要的损失并给了俄罗斯军队巨大的心理冲击,进而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更改其的全面进攻的军事策略。
同时,现代社会的变革,使得互联网和即使媒体讯息的更新,也让战场形态变的大大不同于以往,俄罗斯迫于人道主义原则不得不对人口聚集中心和重要节点,展开有节制的打击,这本身也是有利于乌克兰抵抗者蜷缩在堡垒化的城镇人口中心的。在这个层面,只要乌克兰军队能够坚持下去不投降,哪怕脱离实际的战斗,乌克兰也赢得了宏观战场上的胜利,俄罗斯对此的预计是远远不足的。
因此乌克兰的胜利本质上并不是得益于传统军事能力上的胜利,即使现在美国不断加大军事援助,乌克兰也缺乏在正面战场上摧毁俄罗斯军队的现实能力,这一点在俄罗斯重点区域堡垒化的防守后,将表现的更加突出。
在这场战争中,正如拿破仑所说的那样,“the moral is to the physical as three is to one”,乌克兰军队只是合理运用了这个能力,而放大了对手的弱点而已。
当然,如果据此就认为乌克兰经历此战就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
本质上可以参考1979年,北越政府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差不多一个心理基准LOL: )
单论军事,乌克兰军队要分2种情况来分开讨论。
第一种,乌克兰没有北约的支持,乌克兰军队是什么水平。
第二种,乌克兰有北约的支持,乌克兰军队是什么水平。
从2014年起,北约就已经开始武装培训乌克兰军队,战争开始前,大批的乌克兰军人都经过了北约的培训。同样的,乌克兰战前也在北约的支持下升级了武器装备。比如大量的标枪,升级的坦克等。乌克兰的情报系统同样和北约深度合作,可以完全共享北约的情报体系。战争开始之后,大批的武器弹药援助,国际佣兵的支持,北约对俄罗斯的极限制裁,都大大加强了乌克兰的实力。
乌克兰出场地+人,北约出情报+武器+资金+舆论支持+制裁
第一种,乌克兰没有北约支持,乌克兰军队是垃圾。
第二种,乌克兰+北约的结合体,乌克兰军队确实可以说“世界第二”。
俄罗斯打第一种乌克兰,轻松愉快就能搞定。
俄罗斯打第二种乌克兰,能打成现在这样,也不算太拉跨。这等于俄罗斯在和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在打,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抗的住的?举个例子,整个西方都支持武装伊拉克,土耳其试试看,能打成什么样子?
现在俄罗斯所面对的局面,很可能是将来我们收复台湾时要面对的局面,台湾+北约的结合体。
到时候是不是也要说解放军很拉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