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讲了蝉蜕能治疗咽喉发痒咳嗽以及音哑。
中药当中有类似作用的药其实还很多,今天咱们再讲一下车前子。
车前子一般作为清热利尿药使用,但同时还是一味兼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
中医上有的药只有单纯的镇咳作用,这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达成的,比如杏仁、半夏、百部;有的是只有祛痰、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比如桔梗、远志是属于恶心性祛痰药,小剂量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从而反射性的增加支气管分泌,促进痰液排出;有的主要是以平喘为主,比如麻黄、苦参、地龙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支气管过度收缩,达到平喘效果。
车前子既能抑制咳嗽中枢,起到镇咳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支气管分泌,把痰液稀释从而利于排出,具有祛痰作用;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起到平喘效果。
除了车前子之外,还兼有这三种功效的中药还有贝母。但车前子临床上很少用于咳喘的治疗,这一点其实被埋没了。
临床上不管是以喘证为主,还是咳痰为主,都可以把车前子作为主药来使用,特别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管是以喘促气短,活动加剧为主症还是以咳嗽痰多为主症的,平日都可以用车前子20克煮水代茶饮。
再来看顽固性的便秘,这种便秘以大便干硬为主,之所以出现这种便秘,是因为肠道蠕动无力,粪便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太长,导致粪便中的水分被人体过量吸收,大便必然干燥,再排出就困难了。
对于这种便秘临床上常用大剂量生白术来治疗,这一点我认为主要是促进结肠蠕动,减少粪便在结肠里的停留时间,这样粪便里的水分就不会被过量吸收。
车前子同样也可以用于顽固性便秘的治疗,但机理与生白术不同。大家如果煮过车前子的话,就能观察到煮出来的水很黏,这些黏糊糊的胶体就是车前子的主要药理成分,它是亲水性的,进入到结肠以后,它能把粪便中的水分锁住,不让结肠吸收,粪便就不会像之前一样干硬,那么排便自然就会顺畅。
如果读者当中有以大便干硬为主的便秘史,可以试用一下车前子,用法:车前子60-100克,凉水1000毫升,大火煮开以后再文火煮半个小时,一次服完,一般第二天大便就能排出来,坚持用一段时间,便秘解除。
车前子还可以用于痛风治疗。
痛风病是由于血尿酸增高而在关节处沉积引致关节损伤的疾病。车前子能增加小便频率,促进尿素、尿酸等的排出,它治疗痛风的机理在于促进尿酸排泄,并不是抑制尿酸增加。因而对于轻症和病程比较短的痛风患者有一定效果,但对于重症痛风,尿酸在关节积累太多,关节已经损伤的效果就不好。
用法也很简单,平时用30克车前子煮水代茶饮即可。
关于车前子的煎法儿,过去提倡包煎。但这种方式药效成分不一定能全部析出,药效大打折扣。如果是单独煎车前子的话,其实没必要包煎,喝的时候把车前子一起吞服即可。
另外就是在复方当中,车前子可以改水煎为研末吞服,这样能避免药物浪费。
这里讲的用车前子治疗痛风、便秘、慢性支气管炎,如果嫌水煎太麻烦,改用研末吞服的方式也是完全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