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试图从别人或者书上的只言片语中获得真理,才是深度思考的开端
1.
王兴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这句话让很多人陷入了思考,尤其是那些没有真正思考习惯的人,但很多忽略了这句话里比思考更重要的关键词“真正”。
什么是真正的思考?
多数人的问题并不是不思考,而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思考。
人天生就会思考,每天都有无数个念头在我们的头脑中产生。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思考。
甚至连上厕所这种小事都会思考:
我是现在去,还是忍一会再去?
导致人平庸的并不是不思考,而恰恰是思考本身。
菜根谭上说中人难处:
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与下手。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说:
智慧贤能的圣人处事无忧无虑,愚笨憨厚的愚人不会操心费神,这两种人既可以和他们研究学问,也能够与他们创建功业。只有才能中等的人,智慧不高,什么都懂一点,遇事考虑复杂而且疑心重,任何事都很难和他们合作。
所以叫做“中人难处”。
遇事考虑复杂且疑心重。就是这种不正确的“思考”方式,导致了人的平庸。
胡林翼也说过类似的话: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
“臆度猜疑”,“疑人”,这些是糊涂的表现。
你一定有一些困惑,怀疑难道不是理性精神的表现吗?
2.
真正的深度思考是“建立信念”的过程,错误的思考让人变成狐疑满腹,臆度猜疑的庸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人形AI,我们通过思考建立自己的人生算法,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停学习和迭代,从而变得更“聪明”–自己算法意义上的聪明。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农村的狗都喜欢吃shi。
对于一条喜欢吃shi的狗来说,如果它善于“思考”,它就会不断提升追踪粪便的能力。甚至看到哪个小孩捂着肚子准备找地方蹲下来,“聪明”的狗就会远远地在后面跟着,因为它已经通过思考知道怎样获得新鲜的粪便。
所以,不用怀疑,每个人都是越来越“聪明”的。
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更聪明”,而是“好吃的到底是什么”这个人生算法。
这就是思考的深度。
一个人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高回报的项目,拿出多年积蓄兴冲冲杀进去,结果没多久庄家跑路自己血本无归。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思考”,然后得出结论:
我进入的太晚了,如果我进入的早一点就能赚到钱,下回这种事我早点加入;
我没赚到钱是因为我的人脉太少,如果我能拉更多的人进来,我就赚钱了,于是到处去加微信好友;
网上的东西都是扯淡,以后再也不信朋友圈上的东西;
“资金盘”、“拉人头”都是骗人的;
……
人们就是这样在“吃堑长智”然后“变聪明”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而“正确的思考”是得出“贪便宜是错的”结论,并且坚信它。不管这个“便宜”是来自哪里,甚至在能够确认“并没有一个大亏的后果在等着你”的情况下,你都能做到不贪便宜。
因为你坚信“贪便宜是错’的。
如果你有了”绝不祈求从别人那儿得到点什么“的觉悟和内在品质,你就会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
这是一种信仰者才有的气质–不只是因为我不占便宜,更因为我坚持某种信念。
这才是真正的思考。
曾国藩说:
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精,此精明之说也。
意思是说:
同一件事,瞎琢磨不如用原则来审视,好眼光不如标准精确更可靠。这才是真正的精明。
所以,真正有效地思考,是不断打磨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让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有规可循,有章有法,而不是在具体的事情上思前想后,臆度猜疑。
原则、价值观,这些信念层面的东西是一个人的核心人生算法,这是体现一个人深度思考的东西。
自信、真诚、正直、勇气、耐心,谦卑、善良,这些品质都由此而来。
3.
熟悉的地方很难离开,惯性的思维方式也很难改变。
《当下的力量》里说:
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等待是思维的一个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你不需要现在。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地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臆度猜疑降低人的行动能力,增加自己的内耗,是让人变得贫乏和病态的东西。
解决之道就是回归简单,停止无效思考,彻底变成”行动派“。
在行动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前几天跟三个小伙伴夜爬泰山去看日出,开始的时候他们几个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地往上爬,把我一个人落在后面。
我警告他们说,爬山不要凭血气,要靠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我说的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是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
很明显他们理解错了,越往上爬,坡度越陡,每个台阶的跨度也越来越高,大家开始感觉到吃力。
然后经过”思考“,他们想起来小学课本上的挑山工,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课本上没有骗人,走”Z“字形而不是直线,真的会更省力。
他们再一次超过我,然后跟我分享经验:
杨哥,你也这样爬吧,省力很多。
我一笑置之,仍然走直线,继续按照我的节奏爬。
到了十八盘最后一盘的时候,距离登顶已经不远,我把他们远远地甩在后面。等到他们连滚带爬地追上来,我已经休息了半个小时。
看着他们狼狈的样子,我悠然的说道:
如果泰山还有这么高,我仍然能爬上去。

心无杂念,带着轻松感和耐心专注于当下的事,不被别人的表现干扰,找到自己的节奏,这就是禅的精神。
只有你在一次次细小的行动中感受到当下的力量,找到临在的感觉,你才会渐渐明白超越头脑和思维的智慧是怎么回事。
这种体验没办法从文字上获得,只能自己去经历,去体悟。
就好像,不会游泳的人体会不到,其实即使一动不动,人也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所以,不要拘泥于字句。
字句并不是真理,只是指向真理。
最后
超越了头脑和思维,建立起的自己原则和信念体系,就是你的”选择之锚“、”权衡之尺“,它会让你的决策变得简单,因为一切都有章可循。
在此之前,你的所谓思考只是患得患失,所谓选择只是瞎蒙。
祝你活出丰盛!
如果觉得内容有启发,可以加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