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信惩戒是个大箩筐,啥都能往里面装,这里就不谈了,看看“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依据。
《通知》并未明确法律依据,从市场监管局的通报文本来看,依照的就是《公司法》规定。那么公司法是如何规定的呢?
本案显然不属于虚假登记、无故停业的情形,唯一可能的理由是《公司法》第213条所规定的违法经营。问题在于,未严格落实扫码查验要求的,构成“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吗?北京钰泰糖果娱乐有限公司是被利用了吗,其目的是为了“不严格落实扫码查验要求”,从而危害社会吗?
这样的解释妥当吗——这是突破了《行政处罚法》的一种创设吗?
如果这种解释成立,严重违法行为的定性是否要求实害结果呢?
如果不需要,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说,每一家公司,只要有所疏忽,都可能,甚或应该,被吊销营业执照呢?
警示作用就是这小妖不是天上来的,打死活该
突然发现这个社会面新增有bug啊。
如果接到流调电话,健康宝弹窗的话,后面再有新增,就不算社会面新增了。
但流调和时空交错的时间,往往会有5-7天的差距。这5-7天要是真传了,能传好几代。
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我弹窗啦哈哈哈哈。
弹窗的原因是上周去国贸吃饭,时空交错了。
本来居委会还跟我说我这不用弹窗,三天两检就行了。结果因为我没住那边,网上给我转到这边的居委会,自动就给我弹窗了。
我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先说健康宝有个大bug,就是你现在扫码以后,只要是绿码,那就是很大声的语音提示:
通过!
无论你是昨天做的核酸,还是10天前的核酸,都是通过,语音提示就是通过。
因为这个基础是绿码,不是48或者72小时核酸。
你要把查核酸的责任下放给广大商家,那漏洞太多了。不如直接在健康宝上加上语音提示,或者直接弹窗。
说回到酒吧。
开始还说这么出名的地方,回头等疫情结束了,哥几个去打个卡,咱也算去过工体酒吧的人,赶上潮流。
没想到,这直接就没了,拉倒…
真的是解决不了病毒就解决人去吧。
不过话说回来,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去酒吧的不只是中国人?老外的扫码核酸是否能跟咱们差不多?流调是难做还是容易做?
晚上刚接到居委会的流调电话,询问我9号国贸的行程。感觉电话那边也是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还好我核酸还没断过…
一个2600万人口的城市,进行疫情防控的前提是假设每个居民都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这事儿本身就挺抽象的。
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法治在防疫这件事情上任重而道远。
就举几个例子
上海的华庭宾馆,红玫瑰,苏宁,为啥都是聚集性感染,苏宁以违反防疫法立案调查了,华庭和红玫瑰就拿党纪搞搞了事。
再说说北京,快递员,信息中心和超市酒吧,大家伙回忆一下,处分是一个水平么?这是党纪代替国法的意思?能一碗水端平不?
你说人家未按规定算全员扫码,导致聚集性感染,首先得证明有一个小洋人在进酒吧之前就 羊了,然后因为没查他码让他进了酒吧,然后他在酒吧内,并且他在酒吧内传染了这些人,这些人去酒吧之前没羊,而且不是因为其他原因羊,就是因为酒吧羊,证明了么?否则未按规定全员扫码导致聚集性感染这个因果关系都不成立,更别说以这个来处罚了,防疫处罚的严重程度纯属看心情,就很牛逼。
警示就是,我作业没做好,去上课老师是口头批评还是打手心,全看我爹妈是谁。
今日拿王垕开刀,明天又是谁?
这下有趣了,看着吧,经济会越来越差,保重
警示肯定有啊,全国餐饮娱乐旅游等人群聚集的服务业,都警示得瑟瑟发抖…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已成高危行业。
老板、管理者担心一不小心被送进去;
从业人员随时会给疫情传播背黑锅,以及被网爆;
安保成了高危职业,出事就得做接盘侠;
服务业工作人员人人自危,担心哪天就被裁员失去饭碗;
只要所在城市有疫情发生,吃喝玩乐行业还是早点自觉关门歇业、遣散员工吧,乘还没摊上事,该转行的转行,该跳槽的跳槽。
2017年萨德入韩闹得很凶的时候,老婆公司边上的乐天超市被封了,起因是消防检查不合格。
(对相关因果不了解的可以百度“萨德入韩”。)
我和另一个朋友聊起这件事,我们的看法:从民族感情上,我们完全支持对韩国以及韩国企业的制裁。
但同时,我们也很忧虑:因为同样的手段做派,可以落在韩国人的乐天大卖场头上,也就可以落在自己人的益民小卖部头上。
回到原题:
天堂超市该不该罚,该不该杀鸡儆猴,我认为该。但好坏也该找个相关点的“罚(法)点(典)”。
我住的这个地方现在按照国内的说法已经躺平了。人们对于新冠仿佛没有这回事一样。就是有人明摆着说自己阳性,其他人也不太在乎,也不会躲开他。
但是在奥密克戎之前,这边管理还是很严的。酒吧、饭店对于堂食人数有严格限制。人们必须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同一张桌子只有居住在一起的人才可以坐一起。如果你站起来走动,必须要带口罩。酒吧里都有隶属于专业公司的保安,不归酒吧管,保证人们遵守规矩。不然就把你踢出去。点酒也不得走动,必须扫桌上的码,用app点单,等等等等。如果酒吧违反规矩就要被重罚。这些规矩管用吗?我也不知道,反正应该或多或少的减少了传播。就算没用,最起码也算有个执行标准。
我不知道国内相关机构给了酒吧、饭店定了什么规矩,被罚的酒吧违反了哪条。如果专业部门不给规矩不给建议,酒吧饭店开放经营。你处罚他只是因为他倒霉,那就不合理。不能要求那些场所对防疫能采取专业措施。
我就想,如果公交车认真执行了防疫政策,这人也到不了朝阳。
失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失信于谁
「塔西陀陷阱」现在被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在疫情之前,这个词语还算比较生僻,大家说来说去一般是点到“消耗公信力”为止。但现在,基本是个人就知道什么是「塔西陀陷阱」并且也乐意用“陷入了塔西陀陷阱”来形容( )。可以说,疫情期间( )确实失信于民。可是有谁看到这对( )造成了什么影响吗?
相对的,天堂超市酒吧则是失信于( ),几乎是立刻就被吊销营业执照并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其后果不言而喻,其影响更是深远流长。
正经做生意看来不仅有赔钱的风险,甚至可能坐牢。
杀一儆百
我看看剧本杀酒吧群聚公共场所谁敢乱开
不强制核酸
没核酸那都不让你去
—————分割线—————
突然想到如果每个群聚公共场所都要扫码
那多出这个人员的工资算到谁头上
你讲法律我都觉得好笑